第二十三章 伟人风范
餐嘛!”

  赵老把王一鸣还是当作自己当年的秘书一样,有什么话劈头盖脸地就打过来,丝毫不讲情面。

  赵经华看老头子这么不给王一鸣面子,连忙出来打圆场说:“老爷子,好了,好了,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啊?别说一鸣了,就是中央主要领导,你要是敢当面问问,大半年你都干了什么可圈可点的事情啊?他们也一样答不上来。现在是和平年代,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就像我,好歹还是个副司令,你说我上半年都干了什么大事情?我扪心自问,一件可圈可点的事情都没有,都是日常俗事。天天开会,做报告,到下面调研,一晃就过去了大半年。那些大领导也一样,开会做报告,接见一下外宾,到下面视察视察,再到国外转几圈访问几个国家,就混过去大半年了。现在大家都是这样过的。”

  赵老长叹一声,摇摇头说:“哎呀,混吧,混吧,混一天算一天。典型的官僚主义。忙于俗事,不抓大事,不知道什么是大事,该怎么去抓。这个作风不改变,怎么得了啊!”

  赵经华看老爷子真生气了,只能劝他说:“爸爸,现在和改革开放初期不一样,那个时候百废待兴,中央有小平那样的强人掌舵,下面有一大批你这样的强势领导人在各地执政,大家为了发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敢于打破常规,不怕失败。这样才杀出了一条血路,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现在呢,国家承平日久,到处是莺歌燕舞,各级领导人缺乏危机感,大家一天一天都是忙于俗事,忙于应酬,再说了,现在会议多,文件多,光是开会学文件,已经不胜其烦。再加上调研、考察、出国访问、接见外宾等事情要兼顾,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实在是忙成陀螺了,光是应付这些事就已经勉为其难了,还要做出什么可圈可点的事情,你说怎么可能呢?!能不出大事,糊弄过去就已经不错了。你就别为难一鸣了。他也不容易的。”

  听了儿子的劝解,赵老的脸色慢慢缓和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话有些重了,于是就换了口气说:“我是拿小王不当外人嘛!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该骂就骂。”

  王一鸣自嘲说:“应该应该,就是打也是对的,我本来就是你的徒弟嘛!师徒如父子嘛!”

  赵老笑了,说:“你小子说这句话我爱听,当初要不是我力排众议用你当秘书,你今天会当上省委书记?我看有点悬吧!”

  王一鸣斩钉截铁地说:“不是有点悬,是根本没有那个可能。能做个处长,已经非常不错了。”

  赵老说:“没有那么悲观,最起码当个副厅长,还是有可能的。”

  王一鸣微微一笑说:“或许吧。”

  赵老说:“你仔细想一想,当初你跟着我当秘书的时候,我是怎么做的。”

  王一鸣说:“当时太年轻,什么都不懂,跟着你东奔西跑地忙着搞调研,写材料,一天到晚不知道干了什么,很快就过去了。”

  赵老说:“你啊,还是不用心。我那个时候,在省里主要抓了几件大事,第一,在全省农村搞土地大包干,包产到户,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六千多万农民的吃饭问题。搞了一年,全省粮食生产取得了大丰收,一举解决了全省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还有盈余,向外输出一千多万斤。从粮食短缺省份转变为粮食富余省份,受到了小平同志的肯定。第二,抓工业生产,搞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允许企业在完成国家指标后,可以搞计划外生产,自负盈亏,可以发奖金,对于贡献大的厂长、经理,进行重奖,一次奖励几千块。那个时候,中国万元户还不多,一次奖励几千块,可以在城里买一套楼房了。充分调动了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