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机械之王
��柱将军倒是更喜欢在鄂木斯克的生活,因为地大人稀,鄂木斯克从建市开始就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道路宽广,绿化率高的离谱。这里的气候和东北差不多,对赵庭柱将军来说更是再合适不过,以至于他都想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

  在这里,他和卫立煌的合作颇有点像一战德国的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参谋长,他将大部分的工作都委托给精力充沛的卫立煌,而他几乎就只用在文件上签字而已。

  话是这么说的。

  赵庭柱毕竟是在枪林弹雨里一路打出来的资深陆军上将,对于战争,他实在是太熟悉,熟悉的就像是老农民种地那般,他不需要去参加太多的会议,只要看到卫立煌提交的报告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这场战争,他准备的时间也确实是太长了,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他都不曾间断的思考过这场战争,在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后,他得出的结论却异常简单——速度和效率。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有最高的速度和效率,帝国就将轻松的赢得这场战争。

  速度和效率恰恰是帝国陆军大机械化变革的中心指导思想,以帝国今曰之水平,想要再次击败苏联红军实在是太容易。

  正是因此,赵庭柱将军才可以显得有些随意,早上10点就乘坐一辆吉普车离开总司令部,将烦人琐碎的指挥部工作都转交给卫立煌,而他则去下面的部队视察。

  10月份的新西伯利亚已经开始变冷,大约相当于11月份的燕京,到了12月份,这里和苏联就会冷的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以,留给北方联军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半月。

  鄂木斯克的公路条件很优良,柏油马路宽敞无比,得益于本地的化工产业,本地的公路建设成本确实是非常的低廉。

  这一路上都非常的平稳,赵庭柱将军很快就到了目的地——第一装甲师。

  这曾是他一手创立的部队。

  他现在还能记得第一师从最初建立时的情况,那时候刚从满洲步兵师的框架里拆开来,他在长春和吉林地区完成了一系列的剿匪战,就以此为基础吸收了参加过辽阳战役的老兵,组建了东北第一步兵师,随后成为帝国的第一步兵师,再从第一步兵师改组为机械师,最后是在卫立煌的手中成为第一装甲师。

  装甲师目前是帝国陆军主力编制。

  在帝国陆军的编制体系中,装甲师通常编配1个坦克团、2个装甲步兵团、1个自行火炮团,直辖2个防空营,以及其他指挥营、侦察营、防化营,同苏联的装甲师不同,帝国的装甲师通常都会有一个辎重团。

  在战争时期,每个师的兵力一般都会扩大一倍,第一装甲师的情况也不例外,团级编制还是和过去一样,但是各营下属的连队平均都增加一倍,坦克团所装备mbt33坦克也变成了新式的mbt35主战坦克,数量则从原有的332辆增加到664辆。

  对装甲师而言,装甲步兵团才是作战主力。

  做为帝国大机械化陆军革命的核心力量,装甲步兵团大量配置步兵战车和少量的坦克,并且成体系的配置着履带式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排雷车、指挥车、防空车、坦克歼击车、装甲运输车、雷达警戒车,甚至连炊事连、医务连都有专门的战地后勤车。

  通过大量的演习测验,帝国陆军目前的主要作战思想和战术是要求坦克部队更为集中的使用,每一场战争中都会动用几个坦克师,或者是坦克旅作为冲锋力量负责撕破对手的防线,而装甲步兵团则在坦克团及本团各营下属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