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十一章
又是个心思细腻的人,看事情的角度也很全面,所以他的写的文章怎么也不会太差。

  这时候的八股文还没有后世那般严格,仅仅是为了考官判文时方便,对于文章中的论调思想,朝廷其实是提倡百花齐放的。所以,程先生觉得唐宁很多奇特观点是他将来制胜的关键,不可打压太过,因此程先生只是针对他的用词遣句指点了一通,便道:“今日我说的这邪,你回好好琢磨琢磨,县试结束前你就不用来学堂了,自行复习便可。”

  唐宁松了口气,躬身一拜,退出房门。

  走到廊下时,正好看到小银终于把叙惹毛了,被叙狠狠按住脑袋揉搓。唐宁正看得有趣,好一会儿才发现身边站着个人,他一转头便看到程姐姐正低头搓衣角,“姐姐可是有什么事?”

  程姐姐吓了一跳,猛然抬头看了唐宁一眼,又低下头摸出中午绣得荷包递给他道:“你就要考试了,没个像样的荷包带零钱很不方便,这是按照你画的叙小银绣的,你在城里想他们了,也可舀出来看看。”

  唐宁嘴角不自觉的一翘,想说,我要是想你了也会舀出来看看,憋了半天没好意思开口,二人尴尬地站在廊下,直到先生出门看到他们,才匆匆分别。

  二月二十三,唐宁到达县城,住在吕大夫家。

  二月二十四,唐宁到带着保书,到县衙登记报名,证明身家清白,非娼优皂隶之子孙。

  二月二十五,唐宁拎着篮子,穿着一身青布单衣进了考场。

  县衙的考场并不是那种单个的小房间,考场格局和现代类似,一个大屋子里摆着整齐的书案,一个考生一个书案,分派几个人守着,这就开始考试了。

  县试共五场,第一场考八股文,若是第一场过了就可以直接参加府试而不必继续考后面四场。唐宁舀到卷子,就看到考题——“修道”。

  唐宁嘴角一抽,真难为县令能想出这种题目,虽然这两字出自《中庸》,可对于玩文字花样的人来说,与某种意义上的修道联系上不是问题,十分方便学子们借题拍皇帝马屁,闵县令两边讨好,圆滑之极。

  唐宁优哉游哉写完文章,又认真誊抄一遍,晾干墨迹后,方卷起放入特质的纸筒中。此时,整个考场就只他一人做完,唐宁并不打算提前交卷,实践证明搞特殊化的人都没有好结果,无事可做的他,目光便有意无意地扫向斜对面的张友才。

  张友才低着头,唐宁只能看到他的笔杆子像模像样地来回动着,他很好奇,张友才在江南到底学了些什么,是不是真的有才,他到底能不能过县考?

  张友才浑然没发现背后饶有兴味的视线,此刻他稍微直起身,咳了一声,悄悄看向左边那人,那人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他便又咳了两声,守在门口的两个监考小吏便装作不经意地扫视全场,却都自觉避开张友才的方向。

  目睹全程的唐宁心中了然,他想的第一件事却不是怎么抓张友才把柄,而是推断张友才应该没有买通闵县令,若是闵县令泄题,张友才何须找枪手,直接在外面找人代写再默出来便可。看来先生说闵县令良心未泯是真。

  其次,他才开始考虑要不要戳穿张友才,先生的教诲犹在耳边,可是这只是小小的县考,出头影响应该不大,何况他和张友才早已结仇,也不差这一点,虽然唐宁并不确定县令会不会处罚张友才,可他肯定只要张友才被当场抓住,县令也包庇不了,几年禁考是肯定的了。

  从唐宁下定决心,到那人把试卷递给张友才,再到唐宁伸手从后面截住试卷,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

  突然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你们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