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国殇 凝聚民族之魂(一)
�,全国省级卫视、电视台的台标变白,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回望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第一次普通百姓可享国哀,新中国近60年,第一次国旗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而降。“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履行最庄严的承诺,一个把人的生命摆到最高位置的社会,刻下迈向现代文明的标记。

  当国旗缓缓垂下,人的尊严冉冉升起,一个国家的品格抬升到新的高度。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汶川大地震,作为受灾国的新中国第一次向国际救援队敞开大门。爱,没有了疆界,生命,超越了种族。废墟之上一幕幕感人场景,展示了跨越国界的人性和亲情,是人类命运相连、同舟共济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精神支撑。中国感谢世界,中国人民将铭记这危难时刻的温暖援助,铭记国际社会的深情话语:“整个世界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并把它化作自强不息的动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自有人类始,来自天空和地底下的灾难袭击,便一直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的芦苇,不经意间生命就会被灾难这只巨大的黑手轻轻抹去,正因为在生理构造上如此的脆弱,人类才倾力创造和固执地守望文明,这是一种让人类超越于逆来顺受的动物状态的“第二本能”,它要穿透肉体不可能穿透的黑暗。

  在这次让泱泱华夏痛彻心肺的震灾中,文明成为我们脆弱的血肉之躯的拐杖,震灾发生一、二小时之内,温家宝总理就亲赴灾区,国家动用一切必要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废墟中的生命,这是国家对公民生命的责任,人类成立国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免于个体的孤弱。

  当温家宝总理哽咽着安慰被救出来的孩子,说:“你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学习,你们一定会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看着温总理那悲戚的容颜,很多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感动,我们之所以在灾难之中抱成团,正在于文明所塑造的共同体的力量。

  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的目光都投向了灾区,逝去的生命越来越多,突破9000,突破12000,再突破14000,到14日14时达到14866人……那些抽象的数字符号,像一条鞭子抽在每个人的心上,越来越痛。

  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当灾情发生时,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振撼,举国上下,心系着灾区民众,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尽自已的一点绵薄之力为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提供一点应有的帮助,各地企事业单位、海外华侨、学校等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送去绵薄之力,红十字会献血站也来了很多慕名的献血人员,他们早已排队等候,用自己的体内血液去解救那些需要鲜血的人们,网上媒体也发出为灾区祈福、捐款活动,一颗蜡烛,一份爱心,为灾区的人民祈祷。

  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开了救灾的大门,民间力量争相进入,国际援助争相进入,媒体争相进入。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参与的现代救援体制正在拔地而起。但它并没有给政府添乱,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了最大限度的合力。这个崭新的救灾体制,或将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模本。

  画面中一个个迷彩服、一顶顶红顶帽、一位位白衣天使活动在受灾现场,他们用自己的全力去解救那些埋在废墟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生命的希望,现场还有很多可爱的人们,在关爱那些最困难的人群。

  先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