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听就只有自己知道了。邓蝉倒是听得认真。

  其实匈奴和华夏虽然都是大禹的后裔,但是一支在中原一支被迁,早在春秋的时候,就被诸夏称之为戎狄,早就被华夏划为蛮夷了。到了秦朝灭亡,中原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匈奴还趁火打劫,夺取了河套一代。到现在那边的一块地都还没有收回来。

  袁大家从最远的共同祖先开始说起,然后是分化,说起来能说上好几日,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匈奴的风俗习惯。这个就很难得了。毕竟华夏自持正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蛮夷的那一套能够有所了解,不少人都是不懂。而且这些要不就是边郡的那些常年和匈奴打仗的将军,要么就是那些从匈奴人手里出来的那些商人。

  汉朝和西域诸国之间隔着个匈奴,西域的玉石等物到了长安等地价格就要翻上许多。高利之下自然也有商人愿意冒险的,那些活着回来的商队就将匈奴的一些习俗给带了回来。

  至于袁大家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梁萦也不知道。她听了听,发现有些是在宫廷中就听说过,她就没有多大的兴致,无意之下她瞥了那边的邓不疑一样,而邓不疑此刻也正好看过来,两人的视线正好撞个正着。

  邓不疑有些疑惑的歪了歪头,他眨眨眼,眼里露出点小儿狡黠的意味来,嘴角微微向上一翘。

  他笑得有些俏皮,梁萦知道是他难得在调皮。

  这时候学堂里有人开始不满道,“这匈奴实在太可恶了!”

  “是的,无耻之尤!”

  “非人哉!”

  袁大家收的学生年纪都不大,而且大多数家境优渥,不少人都是长安贵族子弟,年纪小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骄傲,听到袁大家说的那些,不少人都开始愤怒,甚至有人将在父兄那里学来的骂人的话一咕噜说出来。

  但是那些话和市井比起来终究是文绉绉的。

  邓不疑听着颇觉得无趣,他在袁大家这里原本是想看看袁大家的独特之处究竟是在哪里,但他这会却是真真实实想笑。他咧开嘴角,就看见那边的梁萦。

  梁萦好歹都已经认识了他这么久,要是还不知道他这会有什么反应就是傻子了。她看着他,眼睛里难得带了点严厉,摇了摇头。

  邓不疑挑了挑眉头,回过头瞧了一眼那些人,他垂下头去,只是拿那边的兔毫笔,装作要在简牍上写字的模样。

  袁大家说完这件事也就算了,她也没有问学生关于这件事该怎么办。朝廷对匈奴怎么样,如今已经有现成的一套,该变还是该改,那都是朝堂上的事了。她不过是将那些事说给自己学生听罢了。

  一群小儿骂了匈奴,袁大家也不阻止。坐在梁萦身边的邓蝉觉得奇怪,她俯身过来和梁萦咬耳朵,“今日大家是怎么回事?”

  “待会再说。”梁萦笑了笑,在这里还真不适合说这些。

  今日的授课主要还是和匈奴有关的,袁大家把匈奴和华夏的关系说清楚之后,又将两周那些抵抗戎狄的战事拖出来给学生们说了了一遍,以前也说春秋,但说的比较多的还是那些诸侯的争霸,还有一些改革的多谢。

  梁萦估计袁大家也是被朝廷不直面和匈奴作战,而是送了几十年的珠宝美人觉得十分气愤,找了这么一个看起来安全一点的办法发牢骚罢了。

  前人尚且知道不姑息匈奴戎狄,但是今人却是对匈奴卑躬屈膝养虎为患。梁萦听着袁大家正在说秦朝如何将魏国赵国还有燕国修筑的长城连成一片抵御匈奴,她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