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牍之事梁黯并不放在心上,最想的恐怕就是如何玩的一手好六博。

  六博投壶之类的游戏是贵族们必须会的,但在梁萦看来多少有些不务正业。

  “阿萦这话说的不错。”梁黯听到梁萦方才那些话心里才舒服了点,毕竟谁也不愿意在自家姊妹的心里还比不上外人。

  “不过他真的在儒家经典上有天赋?”梁黯整个人都坐在梁萦的案几前,手臂撑在漆案上,满脸的好奇,黝黑的眼眸中毫不掩饰那一份好争。

  “……”梁萦觉得方才自己那些话算是白说了。

  “不仅仅是儒家典籍。”梁萦突然起了点坏心思,有意捉弄他一下,“袁大家授春秋,令弟子知古人之事,邓五在春秋上,可谓是过目不忘。”梁萦想了想,这话她是在说真的。邓不疑看着似乎是个十足十的纨绔,但过目不忘是真的,旁人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背诵下来的章节,他看个两三遍,然后就能背诵下来。

  在学堂上,那些同窗不敢招惹他,除了他出身开国列侯之家和天生个头较高之外,也有这么一份因素在里头。

  “……”她这话一出,梁黯坐在那里沉默良久,原先想要和邓不疑一较高下的心思也淡了下去。

  过了许久,他才开口,“当真?”

  “我说这些诓骗阿兄作甚?”她有些好笑,这些都是实话,她可没有说一句谎话哟。

  梁黯自个从面前的茵席上站起来,就往外面跑,跑到外面了就问家人,“阿母回来了没有?”

  今日胶东王主出塞,昌阳长公主也入宫去了。到现在还不知道回来没有,家人不知道小主人这是怎么了,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回答,“长主才未回府。”

  照着女主人半年都能在禁中的习惯,若不是两位小主人都在,昌阳长公主八层是不会回来了。

  比起这一处长公主府,对于昌阳长公主来说,禁中才是她呆的最久的地方。

  “……”梁黯想起梁萦说的那些话,真心心中有些挫败,虽然他也不承认自己比邓不疑差,可是梁萦说的那些,还真不是他能简单做到的。梁黯心中郁闷难当。

  胶东王主出长安之时没有遇上好天气,不过在最初一日的那一场暴雨之后,接下来都是好天气,路上也顺畅起来。

  当胶东王主到达匈奴王帐,成了匈奴单于众多阏氏之一之后,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雁门云中辽东等军边郡又可以安宁上那么一年半载。

  边郡又迎来了短暂的宁静,长安城中又和往常没有任何区别。那些原本担心自己女儿会出塞的诸侯王们也终于能够将心放回肚子里头了。

  昌阳长公主的日子和往常一样,一日里多是到长乐宫和姊姊一同侍奉母亲,如果真的要说有甚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女儿有了个不错的师傅,儿子也闹着要读书习武。这两件都是大好事,比起自家姊姊的那三个孩子,自己这两个简直是说不出的放心。

  既然儿子终于想要习武读书,昌阳也干脆就给儿子也请了人来精心教导。

  梁萦现在去长乐宫的次数少了,她几乎日日来袁大家这里上课,每隔十日就休息一天。

  “匈奴,原先和华夏一样,出自大禹。”袁大家的授课也很通时事,那边胶东王主已经在匈奴确定好了名分,这边袁大家就已经和学生说起了匈奴和华夏的那一点渊源。

  梁萦听得有些漫不经心,邓不疑直接坐在那里目不斜视,至于他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