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隋武备志》
��锥形被铅钢芯穿甲弹威力太小,于是被钢穿甲燃烧弹诞生了。

  它的结构简单。是由外壳、穿甲钢芯、被钢硬度陶瓷内芯三部分构成。当弹体撞击船体,外壳破裂,穿甲钢芯击穿铁质蒙皮以及木质船体结构;被钢陶瓷内芯破甲进入船体内部,此时陶瓷破裂,浸润于煤油中的白磷颗粒发生自燃,引燃煤油,从而造成船体失火焚毁。此外,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具有毒性。

  锥形被钢穿甲爆裂弹

  锥形被钢穿甲爆裂弹与被钢穿甲燃烧弹原理相同,这里不再多做介绍。

  弩炮

  弩炮即利用两束张紧的马鬃、皮绳或动物肌腱产生的扭力作为动力,驱动弩臂带动弓弦抛射弹丸或箭矢的武器。

  弩炮在西隋帝国已经被制式化了,作为重要骑步兵杀伤性武器列装部队。

  天祐皇帝大军西征中,就曾装备使用过一种连发弩炮。这种弩炮与传统弩炮在原理上相同,只是增添了许多机械构件用以快速上弦,并配有箭匣。

  这种弩炮的基本构造:

  两组扭力弹簧、弓板、弓弦、链条凸轮挂钩机构、轨道、挡块、箭匣、炮架、摇柄

  扭力弹簧:弩炮弹力的主要提供机构。用马鬃制成

  弓板:辅助弹力和弹力传递机构,一般为铁胎弓板配牛角板复合压制

  弓弦:基本由钢丝弦铰接而成

  链条凸轮挂钩机构:便于快速上弦的机械系统

  轨道:安装复进机构平台以及弩箭发射平台

  挡块:用以阻挡弓弦,使弹力释放

  箭匣:利用重力是弩箭置于轨道滑槽内

  炮架:支撑弩炮的木质结构

  西隋帝国的弩炮是由两组扭力弹簧组交错构成。在上弦过程中,手摇摇柄使得链条凸轮复进机构运作。它的机构就类似我们现在自行车曲柄链轮-脚蹬机构相似。

  当左凸轮挂钩运动到300°挂弦,右凸轮挂钩处于120°位置。当左凸轮运动至160°时,弓弦遇到挡块,弓弦下压,脱离凸轮。当左凸轮挂钩运动到180°时,链条机构突起触发挡块机关,弓弦释放,完成一次射击。此时右凸轮挂弦运动到最高点,不影响左部射击。

  西隋弩炮只需人不断手摇摇臂,带动凸轮机构运作,便可实现连续射击,射击速度可达25发/分钟。射程可达400米。在200米范围内,可穿透3mm钢板,威力巨大。箭支运行轨迹几乎呈直线形,即使在500左右依然具有杀伤力。

  子母炮

  子母炮是由西隋帝国著名火器大师戴梓研发的。

  其主要结构

  通体炮管、炮闩、子炮、基座、瞄准具、高低杆构成。

  通体炮管:通体炮管是由铸钢浇筑,底部有内耳

  炮闩:得益于李·埃尔米的发明,子母炮的炮闩为内槽断隔螺式炮闩。

  子炮:子母炮中子炮为青铜铸造,底部有一对突起的炮耳,与母炮内耳契合。目的在于子母炮间,药孔对齐,也易于取出子炮,防止子炮膨胀粘连母炮炮管。

  基座:一般为铸铁制成,配有复进机构

  瞄准具:半圆仪原始测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