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隋武备志》
弹的理想材料。

  锥形爆裂弹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但对于习惯于流水作业的西隋帝国而言,这样的造价也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

  锥形爆裂弹的构造

  锥形爆裂弹是由:外壳、内胆、钢珠、爆炸药、延迟引信、火磷、金属火帽、腊封、螺旋翼、密封环等几部件构成。

  外壳:锥形爆裂弹的外壳是用含磷量较高的生铁铸造而成,一般厚度约为>内胆:锥形爆裂弹的内胆是陶制内胆,用以装填爆炸药,厚度约为>钢珠:在内胆与外壳的空腔内装填直径约为5mm钢珠,增加弹丸杀伤力。钢珠的制造是用直径约为5mm的钢筋冲压而成。

  爆炸药:颗粒状黑火药+松粉制成

  延迟引信:燃烧速度较慢的导火索

  金属火帽:早期的金属火帽是用银箔制作,置于炮弹底部。当高温高压燃气接触底部金属火帽时。银制火帽积温点燃火磷,从而引燃延迟引信。银虽然有极好的延展性和导热能力,但造价过高,之后被更为低廉的黄铜火帽代替。

  腊封:主要成分白虫蜡,用以密封火帽,隔绝空气和热量,防止火磷自燃。

  火磷:作用于火帽与延迟引信之间的引燃物质,通过吸收火帽上的积温自燃,从而点燃延迟引信。火磷是用红磷(燃点约240°)和蒸馏硫(燃点约为190°)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螺旋翼:锥形爆裂弹弹体底部加装有特殊旋翼,在高温高压气体推动下,使弹体产生自旋现象,提高其飞行稳定性,增加射程,提高精度。

  密封环:安置与弹体外壳凹槽内的带有缺口的青铜铸件。主要作用是在弹体与炮管内膛间起到密封作用,增加膛压,同时减少弹体与炮管内膛因口径偏差造成的摇摆。在实际作战中,锥形爆裂弹的三个密封环在弹丸装填前会用白腊涂抹。

  三寸马步炮炮膛的特殊设计成就了锥形爆裂弹的威名。前面讲过马步炮的形状为下部粗壮,上部细长。粗壮的下部,为持续的燃气提供了足够空间用以蓄势,而细长的炮管又为其加速提供了可能。这样的设计,使得锥形弹丸相较于圆形弹丸能获得更高的初速。因为锥心弹丸几乎可以接受所有的推力,而几乎不会产生指向圆点的侧压力。而细长的炮管又能使锥形弹丸获得足够推力。自旋现象,使得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可以保持既定方向飞行,提高精度。同时弹丸自旋在空中不会翻滚,顶部空气阻力最小,提高射程。

  锥形被钢铅芯穿甲弹

  作为西隋帝国海军的主要弹种,锥形被铅钢芯穿甲弹早已经发明并被用于实战。其主要作用,用于打击西方国家铁甲重骑兵、盾牌重甲步兵而设计。

  其结构较为简单,但工艺极为复杂。

  弹丸结构:锥形被铅钢芯穿甲弹是由三层主要金属制成的实心弹丸。外层铸铁弹帽,内层铅套,而在铅套内部装填高强度合金碳钢。当弹丸撞击到物体之后,外层的铸铁壳体破裂,由于内外材料密度质量不同,铅套在惯性力支持下继续前进,而此时包覆于铅套中的高强度合金碳钢,具有极强穿甲能力。实战中,西隋人发现,锥形被铅钢芯穿甲弹用于对付重甲骑步兵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之后被广泛用于舰炮之上,用于穿透敌方战舰的吃水线以及炮室、舰桥。

  锥形被钢穿甲燃烧弹

  作为西隋海军替代锥形被被铅钢芯穿甲弹,锥形被钢穿甲燃烧弹威力更加巨大,造价更加低廉。当时世界上除去西隋帝国,各国的舰船均采用木质船体,铁质蒙皮战舰。在实战中,西隋海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