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0)
�瑜抓去补课,也从胸口掏出份小折。

  重奕,不,宋佩瑜的观点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选择全都要。

  重奕将小折递给永和帝后,毫无感情的开始从头背诵。

  西梁与东梁会争相讨好赵国,且在得不到赵国回应的时候方寸大乱,甚至表现出想要剑走偏锋孤注一掷的想法,归根结底是因为怕赵国。

  如果赵国能让西梁与东梁安下心来,便能维持梁州两家争锋的情况,继续拖下去。

  赵国无论是先拿下西梁还是先拿下东梁,都要面临梁州百姓对赵国深恶痛绝,全力支持剩下的那位梁州王的风险。

  对于赵国来说,最稳妥的方式,莫过于同时对西梁与东梁下手,既能让西梁和东梁时刻有危机感,争相在赵国面前表现,也能将赵国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

  因为永和帝的无条件支持,朝臣们就算不支持的重奕想法,也不得不先让东宫的人去与双梁使臣接触。

  等到重奕的想法失败,其余朝臣才有机会再尝试他们的想法。

  可惜宋佩瑜不会给其他人机会。

  他花费五天,先后与梁王世子、睿王世子碰面数次。

  又等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让梁王世子与睿王世子与梁州通信。

  终于在新年之前与双梁达成共识。

  年后,赵国同时宣布与西梁、东梁建立联盟。

  为了表达诚意,赵国会在西梁各地开设粮行,以低于西梁市价的价格限量出售各种粮食。

  西梁则需要每年给赵国提供一批上好的种马。

  梁王明明知道赵国是想通过控制西梁粮价,从而将手慢慢伸入西梁,却没法拒绝便宜粮食的诱惑。

  而且赵国也会在东梁便宜卖东西,却不是粮食而是赵纸。

  纸就算再重要,难道还能重要的过粮食?

  最主要的是,近些年西梁越来越缺粮食,再不解决这个问题,西梁军随时都可能出问题。

  梁王觉得,卖粮食和卖赵纸的区别,就是比起东梁赵国更重视西梁证据。

  即使已经意识到,让赵国控制住西梁的粮食,长久下去,西梁恐怕难逃被赵国吞并的命运,梁王也在又听闻党项来袭的时候捏着鼻子认了。

  只要他还有西梁军在手,就一定能比他的蠢弟弟活的长久。

  另一边的睿王和梁王的想法差不多。

  他觉得比起西梁,赵国对东梁提出的条件更宽松,明显是想将东梁留到西梁后面。

  赵国在西梁卖粮食,相当于拿住西梁的命门。

  在东梁只卖些赵纸,还是以远低市面的价格出售。

  这不是在主动给东梁送钱,维持彼此的关系?

  如此,双梁使臣终于在翌年春耕前离开咸阳。

  不仅梁王世子和睿王世子非常满意,宋佩瑜也非常满意。

  有东梁作为缓冲,既能打出赵纸物美价廉的风声,也能将打破现有纸张定价的罪名甩锅给睿王。

  让寒门子弟读书,逐渐普及教育的想法,也可以在东梁悄悄摸索进行。如此等个三年五载,无论是吃赵国粮的西梁,还是学赵国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