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0)
这不到二十人,险些将勤政殿的房顶吵翻。

  部分人支持西梁,赵国已经彻底拿下卫国将其变成卫郡。

  要是能在没有大波折的情况下再拿下梁州,赵国的地盘就会超过占据徐州和扬州的陈国,成为九州第一国。

  另外的人却觉得所谓九州第一国不过是个虚名。

  西梁提出的条件很容易让人动心却暗藏陷阱。

  赵国要派兵帮西梁收服东梁,然后在没有梁州军权的情况下派文官去治理梁州。

  万一哪天梁王突然翻脸,之前付出的人力物力岂不都成了笑话。

  还不如应了梁王的话,先将从前没彻底查明白的阴谋弄清楚。

  宋佩瑜有幸陪着重奕听老臣们吵架,连听一个月后,看到饭桌上有鸡鸭,宋佩瑜都会下意识的绕开筷子。

  他害怕。

  好在无论是赞成什么观点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为赵国着想,只是出发点和主要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才会出现分歧。

  过了一个月,双梁使臣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热蚂蚁似的,私下里频频做出小动作。

  再拖下去,极有可能逼得双梁自以为无路可走,铤而走险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众人最后一次阐述观点后,永和帝将目光放在为首的三个人身上,你们有何看法?

  尚书令赞同与东梁合作,他觉得与东梁合作后,赵国有机会能先拿下时刻被党项威胁的西梁。

  原本老梁王在世时,集整个梁州之力,才能与党项抗争,并让梁州欣欣向荣。自从老梁王过世,梁州分为东梁与西梁。西梁只靠半个梁州抗争党项,初时还看不出什么,这些年却一直在吃老梁王留下的底子,这是近十年的梁州粮价,东梁与西梁的粮价已经相差近乎二分之一。

  尚书令从怀中拿出记录着具体数据的小折递给永和帝。

  除了粮价,还有其他原因促使尚书令想要先友东梁拿西梁。

  比如睿王占据东梁后后,立刻让人将境内能让西梁通往外界的商路彻底堵死,也不许境内的他国游商再往西梁去。

  西梁想要与外界通商,便只能从楚国绕路,或者直接高价从楚国购买西梁没有的东西。

  长此以往,短短十几年内,不仅是最重要的粮价,东梁与西梁其他物品的价格差也很大,甚至早就超过粮价差。

  所以尚书令认为,应该借着这个机会先拿下西梁,得到西梁百姓的认可,然后再温水煮青蛙的拿下东梁。

  东梁百姓发现原本生活不如他们的西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他们,自然会对睿王产生不满。

  而且睿王自诩有小聪明又没有硬骨头,说不定在赵国拿下西梁后,就会迫不及待的递上降书,主动对赵国投降。

  永和帝看过尚书令的小折后,又将小折递给重奕看,转而看向云阳伯,爱卿以为如何?

  云阳伯摇了摇头,臣觉得诸位同僚说的都有道理,反而拿不定主意。

  永和帝也没为难云阳伯,又将目光放在重奕身上,用目光示意重奕轮到他了。

  重奕本人对这件事没有任何想法,如果让他来说,最方便的莫过于将云阳伯刚说的话直接拿来用。

  但他昨天有被身侧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