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只有两句话倒是听清楚了。

  “启禀恩相,‘青犊’刀在此。”

  “仍旧归库,好生收着!”是高太尉的声音。

  林冲恍然大悟,什么卖刀汉子,什么“货卖识家”,什么“新近参随”的“门子”,都是一条恶计上来的花样!好笑的是自己竟信以为真,还以为真的得了吴大帝的宝刀!一千贯钱、一条性命、一个情深义重的娇妻,只换得与“青犊”刀的一夕之缘。定这条计的人,心也忒狠了些!

  “解去开封府!这厮擅入‘节堂’,偷盗机密,复敢持刀行刺上官,罪在不赦。传我的话,说我拜上李府尹,即速推问着实,依律处决。”高太尉说完,便回后院去了。

  于是太尉府里办了文书,再弄一顶小轿,把捆得肉粽似的林冲放在里面,遮严轿帘,由后门抬了出去,直奔御街前浚仪桥西的开封府衙门。

  开封府李府尹,单名一个伦字,刚正清廉,外号“李铁面”,听说是太尉府中移送重犯,不肯耽搁,随即升堂问案。先听差官转述了高太尉的话,再取文书来细细看完,心里便好生不悦,姑且吩咐:“带人犯!”

  这时林冲已松了绑,换上了开封府的手铐。等朝上一跪,李府尹先不问话,照他自己独创的秘诀,摆出一笑黄河清的面孔,盯住了犯人看。一则是鉴貌辨色,先细察犯人本性的善恶;再则是先声夺人,情虚的犯人,只一看他那不怒而威的“铁面”,胆子再泼的江洋大盗,也会把头低了下去,倘真个是负屈含冤的,就会高喊“冤枉”。

  林冲不曾低头,可也并未喊冤,朝上磕了个头,直挺挺地跪着,把这把刀的来龙去脉、种种经过,在心里细细顺了一遍,好等府尹问时,据实回答。

  李府尹开口了:“你就是林冲?”

  “小人是林冲。”

  “你可知罪?”

  “小人知罪。”林冲答道,“受人之骗,误闯‘白虎节堂’。”

  “如何说是‘误闯’?从实道来!”

  “祸发不过一日——”

  “慢着!”李府尹听讼最精明不过,捉住话中漏洞,立即追究,“怎说‘祸发’?可是还有祸根?”

  林冲武官世家,懂得“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的道理,所以特别谨慎,看了看太尉府中的差官,向上答道:“小人不敢胡乱扳扯。”

  “胡乱扳扯,自然不可;实话实说,又何必怕!是非曲直,自有本府处断。”

  听这几句话,林冲心里一宽,随即先把高衙内两番调戏他妻子,以及预备寻着陆谦,问他因何出卖朋友的前后缘由,一一据实陈告。

  高衙内那个“花花太岁”的外号,以及恶行劣迹,李府尹早有所闻,自然相信林冲所言不虚,但他既未就此控告,李府尹也不便节外生枝。就事论事,李府尹看着文书又问:“高太尉说你日日持刀在府前等候,却是如何?是要行刺高太尉?”

  “小人不敢!原是要等那陆谦。”

  “可曾等着?”

  “不曾等着,而且小人后来也饶过姓陆的了。”

  “这又是何故?”

  “只为小人的妻子,与一位知交,苦苦相劝。”

  “照你所说,此事已了,与本案何干?怎说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