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赝品
/>
  其他人则一同嗟叹,李熙定睛细看了那副画一会儿,愣了愣,自言自语道:“咦,居然是仿作。”

  不料那几位书生全都听见了,转过头来,却是看到一少年,宽袍大袖,面色如玉,略有些苍白,一双长眉斜飞入鬓,他们原是听到有人说赝品,不由的一惊,及是转头看他年纪甚轻,又觉得是少年人胡说,然而看他相貌温雅,又不忍苛责讽刺,其中一人笑道:“少年人还需谨言慎行,莫要妄言才是,此楼楼主高翀为江陵城有名的儒商,几十年浸淫于此,从无打眼,聚珍楼绝无赝品,行内尽人皆知,这幅画为高老板高价购得,专供在这里镇楼用的,并不肯卖的。”

  李熙微微一笑,想到这仿作者笔力也颇为了得,只怕和自己的画技相当,大概本人无名,因此借他的名声一用,且仿画之人,仍能按行规,留下了记号,他有些怜才之意,又不喜与人争辩,便不再说话,那几名书生看他没有继续争辩,越发认为他是发狂言以引人注意,心下都有些不屑起来,只未肯出恶言。

  却有一个书生方巾阔服,五官俊俏,面目倨傲,正在后头闲坐喝茶,听到他们议论,冷笑道:“如今这世道,总有些妄言以邀名射利的轻浮子弟,胸无点墨,才会画几笔画、做得出几句打油诗,便傲然自得,略无忌惮,而以才子自居,妄加指点,岂知明明是个昏眼庸夫,自己腹中不足空空无物,便是满满的填着一腔真粪!”

  后头青阳、朱明看他出言不逊,有些色变,正要呵斥,李熙摆了摆手,没和他计较,只选了一方蕉叶白古砚、一根玉如意,一枚连中三元和田玉佩,古砚送谢相、玉如意送谢夫人,玉佩送谢开阳的,然而在挑选急云两姐妹的礼物时,却有些作难,挑了半日只看到一对鸳鸯玉镯,翠绿通透,他仍是有些不满意,稍嫌普通了些,正为难之际,忽见一女侍引着位先生匆匆走了过来。

  只见这先生有四十多岁年纪,紫棠色面皮,两道剑眉插鬓,神清目朗,颔下三缕清须,头上方巾嵌着羊脂白玉,身穿沉香色海青,系一条元色丝综,另挂着玉佩香袋等物,足上褐色员外鞋,鞋头亦是镶有白玉,端的是富贵气派,只看到堂中数人纷纷作揖道:“高员外。”高员外一边匆匆还礼,一边往李熙这儿走来,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只见他生得目秀眉清,相貌斯文,举止风雅,心中那担心又添了一层,对他作揖道:“这位贵客请了。”

  原来他昔日从京城高价购得此画,如获至宝,带回江陵,作为镇楼之画供着,观者甚众。然而前些日子,却有自己的朋友携夫人前来拜访,其夫人看了这幅图,有些吃惊。

  后来这位朋友悄悄和他说了,原来这位朋友做的是布匹生意,他的夫人在京城曾进过某富商后宅给其母介绍布料花样,见过老夫人小佛堂供着的这幅观音伏虎图,因他平日里也好些字画,其夫人也颇晓得些门道,当时因听闻是当朝晋王画的,当今皇后供过香火,宫廷义卖,富商便派人买了下来给孝敬礼佛的老夫人的。

  她得以细细赏玩过一次,如今却又在江陵看到这幅画,细微处却略略有些不同,那观音座下白虎,乃是有极细的白须的,高员外这幅,猛虎颔下却无须,他也不敢确认此画是否真假,只得先和高员外说此疑虑,高员外听了此事,心中大骇,连忙派人赴京想打探那富商的名姓,不料,派的人去了京城,却是听说那富商的母亲病逝,那富商因生意周转不灵,又并不好字画,便将那画又转售出去,再打听,却也打听不到下落了。

  这件事便一直压在他的心头,然而请了许多行家来看,都说与别的画相比,笔迹、画风都极为相似,用笔的习惯、盖章的习惯、连章的印油也是一样的,他只得想,会不会那个富商的画才是假的伪作?然而今日,却有女侍上来报,说有客人说此画为伪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