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学海浮萍
>
  即便没有红鸾星动,是不是也可以演化像岑琳与胖子那种纯粹的友情?

  后来,不同的中考志愿,她与葛泰生分开,多少年的共同成长,多少年为同一个班集体荣誉而努力,升国旗的荣辱与共,都化为乌有。

  最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是张歆率先带着她满满的善意,像天使一般降临到她的身边,而且在张歆的记忆里仍然满满装着花寂初中时代的高光时刻。

  张歆不嫌弃她穷,不嫌弃她成绩不再领先,不嫌弃她总穿着土气难看,不嫌弃她没见过世面,而成为她高中时代第一个最亲近的朋友。

  明里暗里的,花寂受过张歆许多的恩惠。

  这些她都记得。

  文理分科以后,只要在校园,每每看见花寂,张歆仍然手舞足蹈地跑过来抱住她,表达真挚的亲昵,给足她满满的存在感。

  结果现在,她又说她要转学了。

  这意味着真正的分离。

  当然,分离这件事,早晚都会来到。

  高考之后,各奔东西,这实属寻常。

  可区别在于,那时候花寂她也会走,离开这个给她不快乐成长记忆的城市,可以同样远走高飞寻一个自由天地。

  可眼下,她还飞不出去,留下的那个,依然只是她。

  最痛苦的也莫过于此。

  花寂太不舍得张歆,可亦无能为力改变什么。

  坦白说,这时候的花寂,她的失落是真的,悲伤是真的,胸口的酸楚也是真的,不过倒也没有泪雨滂沱,眼泪不至于像挨了揍的那种滚滚而来。

  其实青春期的女孩子总是容易陷入一种凄迷与矫情,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或者自我感动,把她拉进深渊里娇柔做作一番。

  但不失为是一种精神世界里的互相拉扯,势必要经过这样一段扭捏的过程,才能释怀。

  所以当时的花寂,尤其是她擦干眼泪鼻涕,打开卫生间的门,外面明亮的灯光照进来,明暗对比之下,整个人一瞬间仿佛又有了力量去抵御这种消极的情绪。

  她自问,事已至此,又能如何?

  反过来看,同一时间段的张歆,自有她的痛苦与迷茫。

  小小年纪的张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不知道为什么被其母亲张罗得格外复杂。

  追溯至幼儿园。

  那个年代大多是以各企业单位主导的“职工托儿所”,公立的保育院那可不是谁能都进得去的。

  偏偏张歆能进去,这全是得益于爸妈都是体制内的干部。

  然而这么好的条件,她在幼儿园都转过学校。

  此外,张歆的家一直在花寂就读的九年连读的学校旁,楼栋直线距离不到200米。

  所以,正常情况下,论划分学区,张歆本该就读于此。

  可张歆小学学前班就被插入在更好的学校,前前后后分别在市师大附小和中心小学就读。

  初中顺利进入a中已占先机。

  其中,又转学回来,基于她妈妈和老师的同学关系,被安排进入和花寂邻班。

  这私底下,她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