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各自想法
的,有前途的样子。

  就这样老皇帝死时明知道儿子的妻子是有些问题。

  但为了让儿子能够得到妻家的助力。

  还是无视了贾南风身上的短板。

  让黑丑的贾皇后上位成功。

  由此可见世家豪门的情况如何,

  世家豪门在皇帝眼里是又爱又恨的。

  皇帝要依靠一部分世家豪门的支持才能上位。

  这是皇帝不得不忍耐的原因,等他登上宝座后。

  就发现皇权含金量低,皇帝行使皇权时受到阻拦和控制。

  在西晋完结后的东晋皇朝,也是有着皇帝和世家豪门的争斗。

  掌握军权的一部分世家渐渐野心出现了膨胀,他们也是努力要分享权利。

  有世家干脆就登上皇帝的宝座,令人好笑的是成为皇帝的世家成员很快就和世家开战。

  他们完成了从世家变成皇族的蜕变,自然是想要扩大皇权,而出身世家的他们很明白世家的弱点。

  就开始要废除原本的举荐,还有从门第里寻找良材,那么就开始准备科举选人,也就是让更多寒门子弟走上政治舞台。

  在这之后世家豪门渐渐萎缩,直到后来那些一个个响当当的世家豪门最终变成为历史书上的记录。

  在世家退出舞台后,皇帝也没有做到完全的一手遮天,在少了世家豪门后朝廷上出现了朋党。

  尤其是那些文官们因为师生关系、老乡关系等等诸多的原因,开始抱团之旅。

  虽然三纲五常里要求是君君臣臣,但不等于君臣之间就没有矛盾。

  事实上朝堂上回一直存在着矛盾,既有昏君和忠臣之间的问题。

  也有锐意改革的皇帝和死活抱着老规矩的臣子之间的较量。

  从古到今,往往是批评别人比自我批评要尖锐很多。

  凌霄有功夫想该怎么走,她知道相似的历史。

  可以让陶家人少走不少弯道,省时省力。

  另外如果说曾经的陶家是世家的话。

  那么陶家已经达不到世家的标准。

  这是因为陶家的人已经少了。

  想要成为世家的家族第一个条件是人多。

  要知道人少的家族,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世家豪门。

  只有人多的家族,才会保证他们会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如说三国时期里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一家,诸葛亮跟着刘备。

  而诸葛亮的两个兄弟一个在东吴效力,一个则跟着曹操,等于多项押宝。

  那一个胜利了,诸葛一族都可以活下去,这种投资方式在三国时期是很常见的。

  到了后来大一统后,世家里的人依旧是想要多方押宝,就是为了自己家族更远的传承。

  失败的那一支完蛋,但又更多的分支冒出头来,这就是世家一直能够站在高处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