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目之所及
�····”

  “不用这般说,高福当年确实是我安排进宫的,但他能有今日,也全凭他的本事和运气,我离开朝堂多年了,洛阳的事我也管不了了。”

  “太师乃是大唐五朝元老,您可是皇唐的掣天柱石啊,这次宫中二圣便让我来请示太师,两府长官空缺,该用何人?请太师举荐!”

  “两府宰执,自然当是由二圣钦选,我一致仕归藩多年的藩王,哪有资格干涉朝廷宰执首辅的任命?”秦琅摇头拒绝了。

  高承恩小心的观看秦琅表情,良久才试探着道,“二圣觉得来公办事沉稳,裴公行事果决机敏,一时犹豫不决。”

  “不管二圣用谁,相信都不会错的。”

  对秦琅来说,眼下洛阳朝堂上,天后还政天子,但天子还太年轻,根本把握不住朝堂,所以起码年内,中枢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何况,天后还政时,中枢刚刚进行了一轮宰执的调整。

  现在二秦辞去,也只需要再微调而已,不可能有大的变动了。

  所以不论是来恒做中书令还是裴行俭做中书令,其实都对秦琅对秦家甚至对整个秦党影响不大。

  毕竟两人都是秦琼义子,都是秦琅的义兄,但另一方面,两人其实又都是秦琅的门生,他们是秦琅政治上坚定的支持者。

  对秦琅来说,皇帝亲不亲政没什么变化,朝廷大政不变,那么其它的也不会变。

  不是那种天大的剧变,那就影响不到秦家,威胁不到吕宋。

  不管秦家人做不做宰执,以如今秦家的势力,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毕竟秦家已经不是靠一两个宰相位置的了,秦家的势力遍及朝野,尤其是吕宋这个基业在手,便立于不败之地,除非秦琅造反,否则以秦家几次为皇唐定策拥立的特殊功勋,秦家的地位谁能威胁?

  ······

  洛阳。

  秦琅的信通过水陆加急,递入宫中。

  天后与皇帝母子一起读完的信,秦琅在信中说的更多是家人亲情,对于朝堂政事,尤其是两府宰执首长的人选,没有半点干涉之意。

  “召翰林学士入宫草制吧。”天后接到父亲这封信后,才终于下定决心拜两府长官。

  “来恒与裴行俭,皇帝觉得谁为中书令更合适?”

  “天后觉得谁更胜任一筹?”

  “陛下是天子,中书令是首相,是辅佐天子治政的首辅大臣,理所当然要由天子来钦点。”

  李烨想了想,“左仆射来恒如何?”

  来恒是上元朝首辅来济的弟弟,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宰相,若不是因为来济之前在政事堂,为恒也早就是宰相了。

  “圣人若用来恒为中书令,那么不如用裴行俭为枢密使。”

  “可裴行俭是侍中,更是文臣。”

  天后告诉儿子,“枢密院虽执掌军政,但在朝廷设枢密院之前,兵部尚书也多为文臣,况且,裴行俭虽为文臣宰相,但是将门之后,他早年也在西域漠北边镇历练过,既筹过饷也押过粮,还曾监军经略、宣慰抚军,并曾出使敌营,也主持过会盟和议,胆识、能力都不缺,更通兵法懂军事。”

  当然,最重要的是,太后早就提醒过皇帝,要想把权力顺利收回,稳固皇权,那么刚亲政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