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结同盟
  曹智想了想说:“大概是吧!”

  孙策接着问:“那曹兄准备如何?”

  曹智非常自然的回道:“陆太守在出征濡须坞时确实对我有过帮助在下登上丹阳太守之位的承诺,既然现在兑现了,那我也不好太过分,我准备不日就把巢湖还与陆太守。”

  孙策听了曹智的回答显然有点急了,忙对曹智说:“那怎么可以,曹兄不是我说你,此事万万使不得,巢湖是你和你的弟兄们用血、用汉换来的,怎可便宜了他陆康?”

  曹智依然冒着傻气道:“但这巢湖是庐江的治下,我怎么能强占着不让呢?”

  孙策耿着脖子愤声道:“怕他什么,陆康收回了巢湖,肯定会把他划成个县,曹兄可有合适的人选,我帮你,让后将军袁术以他的名义上表朝廷,只要能比陆康快一步,你推举的人选,就能坐上县令的位置,到时成了铁板丁丁的事,我看他陆康还敢怎样?“

  曹智“啊!”了声,心想郑宝原先可是以一郡太守自居的,现在要把它划归成一个县,李虎好歹也是一族首领,让他当名县令,实在委屈了,曹智的本意是要巢湖保持郑宝时的行政划分,但现在看来也不太实际,而且这会儿也不是和孙策解释这件事的时候。

  曹智依然假装不放心的问道:“那袁将军能帮我这个忙吗?“

  “能!“孙策肯定的说道:“一定能,我今晚就动身,先去趟南阳面见袁术,把你这件事办了,你放心家父和袁将军关系非同一般,这点小事自可应允。“

  曹智心想谁不知道孙坚和袁术的关系,这是一对历史上出了名的“欢喜冤家”。袁术和孙坚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袁术早期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仗着家族的背景和当时在朝中担任司空的父亲袁逢,袁术年轻时便举孝廉为郎,历史上说他“历职内外”,就是说他在很多职位上有过历练,后来又担任过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职务。董卓专权时期,为了拉拢袁术,还特意任命他为“后将军”。袁术“后将军”是做了,但他的头脑这时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哥哥袁绍一样,借机逃出洛阳并迅速组织势力加入了联合讨董的关东联盟。这时的袁术应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最为成功的一招就是将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拉到了自己身边。

  孙坚人称“江东猛虎”,忠勇善战,其军事才能在讨董诸侯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连董卓也要惧他三分。孙坚自长沙起兵之后,一路北上,还没跟董卓交战,就先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不但帮助袁术稳稳当当地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而且几乎将身后整个荆州都划入势力范围。

  南阳是个好地方,有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是东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旁边的汝南也有三十七城,拥有四十万户,二百一十万人口,是规模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郡。袁术自己占据着南阳,而汝南恰恰又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毫无疑义地成为袁术强有力的后盾,所以现在袁术的势力很大。就在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此时袁术也趁机报答了孙坚,上表天子,让孙坚做豫州刺史。

  其实当时孙坚在豫州已经有很大的势力,但他为什么还要屈驾与袁术之下呢?孙坚明白自己的家世,可说是毫无政治背景,也就说在当时朝廷的高层他们孙家没什么人脉可言。孙坚是靠自己白手起家,凭着战功一步步爬到今时今日的地位的。孙坚很清楚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想要想名正言顺的往上爬,就要有政治势力为你撑腰,所以他选着了屈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