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名
众目睽睽之下,就见它不慌不忙的夹起颗辣炒鸡心,放在了王瓦匠的餐盘内。

  “爹。”

  这筷子的主人自然正是王守业,面对周围异样的目光,就见他混不在意的道:“这些菜都油水太大,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就这鸡心还凑合,您尝尝。”

  王老汉看看儿子,再看看碗里的鸡心,嘴巴动了动,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好。

  按说,儿子这番举动也没什么不对,甚至当得起孝顺二字。

  可搁在眼下,却显得太过淡定了。

  王守业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可他又实在不觉得,方才那一幕有什么好感动的。

  张汝原的确是平易近人。

  可他礼敬的,当真是这几个瓦匠吗?

  怎么可能!

  他礼敬的,是张家在漷县的名声;他礼敬的,是秀才的功名、举人的前程!

  以时下的医疗条件,冒雨进行露天作业,一个弄不好甚至会有性命之危。

  张家强行把人找来,修的还是游廊、院墙这等无关紧要之处,惹些牢骚抱怨怕是在所难免。

  若匠人们再因此有个头疼脑热,一个为富不仁的帽子,也大可扣得!

  若是天高皇帝远,也还罢了。

  偏漷县离京城也才半天的水路,真要为这点事儿,把恶名传入京城,岂不是因小失大,还亏了老本?

  尤其张汝原马上就要进京赶考了,正是最注重风评的时候。

  这种种原因加在一处,他会如此惺惺作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捋顺了前因后果,王守业又怎会对他感恩戴德?

  当然了,王守业也不会主动拆穿他。

  眼见众瓦匠都异样的打量着自己,他两手一摊,疑惑道:“你们怎么都不吃啊?难道是不愿意领张公子的情?”

  “怎么会?!”

  “绝无此事!”

  这一桌子人才骤然鲜活起来。

  ………………

  却说张汝原出了偏厅,顺着游廊走出十几步远,便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迎了上来,却正是不久前,刚从南新庄回来的张家二公子张汝济。

  就近他先规规矩矩的施了一礼,随即嬉笑道:“大哥,几个乡下泥腿子,你也这般兴师动众……”

  张汝原眉毛一挑,他立刻闭上嘴巴,摆出了乖巧的模样,可那一双眼睛却是提溜乱转。

  张汝原无奈的叹息了一声,开口问道:“李慕白可曾说了什么?”

  “倒也没说别的。”

  张汝济老老实实的答道:“他拿着银子愣了好一会儿,才拱手说了句‘大恩不言谢’。”

  说完,他又忍不住质疑道:“大哥,眼下那李慕白跟过街老鼠似的,连旧日的好友同窗,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你和他原本就没什么交情,又何必非让我送银子过去?”

  “你懂什么。”

  张汝原嗤鼻一声:“李慕白的名声虽然毁了,一身才学却不是假的,以后即便没有出头之日,收在身边做个师爷、教习,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