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装逼就要往大里装(上)
r />   或许是因为所学不同,又或许是因为出身不同。张汤的关注点和汲黯完全相左,张汤只对刘健开头的那句未闻有万世不变之法投入了一些关注,对于之后刘健纵论百家的内容却是一扫而过。因为思想和天性的原因,张汤本能的对这些嘴炮理论并不感冒,等到他看到刘健所写的三权分立却忍不住兴奋的拍起了大腿。

  刘健当然不可能照搬后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他在参考了这本书之中所描述的西汉政体之后花费了不少心思搞出了一套西汉版的三权分立法案。

  在地方上,司法权、行政权和兵权三权分立,限制过往地方郡守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在长安中央,则采取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开,让廷尉从九卿之中独立,qiáng化法律的独立性,以避开丞相及三公对司法独立的干扰。至于兵权和立法权,当然是一切唯上,归天子所有。

  在西汉,这是政治正确。

  刘德要是不想因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明君汉景帝砍了脑袋就必须要这么写。

  所以,刘健的三权分立实际上是在地方上分割了郡守的权利,让郡守不能在地方一家独大。同时在中央分割了宰相的权利,让宰相的手再也不能轻易的伸入司法体系之中只保留行政权利,大大的加qiáng了皇帝的权柄。

  所以,刘健的三权分立实质上是为了给封建帝制加qiáng中央集权而设置的西汉版皇帝唯上之三权分立。

  至于真的按照孟德斯鸠的民主型三权分立来写……刘健觉得自己的脑袋一定保不住。搞不好还有可能被按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车裂分尸腰斩,那样就死的太惨了。

  而这,彻底的对了张汤这个法家官僚的胃口。

  “妙~~~~妙啊~~~~太妙了!”张汤拍着大腿眉飞sè舞的道。

  “我欲将一百位考过本lún考举的士子分列为甲乙两榜……”刘德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道:“八十七位答对四题者,列为甲榜,余者列入乙榜……”

  刘德环视三人一眼,问道:“百人中,答对第五题者只有刘健一人,吾欲以刘健为甲榜第一,诸卿以为然否。”

  “臣谨遵令。”张汤和汲黯同时答道。

  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一百人里只有一个人答对了第五题,不将刘健列为第一是不可能的。

  “诸卿以为谁可为第二第三?”刘德又问道。

  张汤跟汲黯对视了一眼。

  这个问题就有些难以回答了。

  不像刘健答对了第五题,高居第一几乎无可争议。八十七名士子之中,有贵族,也有寒门,而且因为成绩几乎相差无几,所以没有一个准确的评判标准,这样一来,你说张三是第一,他认为李四是第一,想要界定清楚,真是有难度!

  况且文人们是个什么脾气,谁不知道?

  平日里为了一点虚名都能打出狗脑子,更何况是这象征着第一次考举的头名荣誉?

  想都不用想,不管选谁,另外八十六人都不太可能服气!

  (济南人颜异为第二,郑庄第三,宁成第四这些我就不写了,再写下去就不是穿越是抄袭了。在这里再度隆重推荐一下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如果是历史小说的爱好者,不看这本书真是可惜了。)

  论定了名次,这次考举的主要工作就定下来了,拿起了刘健的卷子,刘德又看了起来。刘德已经决定了将刘健加入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