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又无题
�道的大师,心胸宽广,如何会有什么凶戾之气?明王这是妄言了。”

  两人相视大笑,此言揭过,见那几个僧人暗暗难定,准备出手,便转到鸠摩智身前,继续道:“之前明王与天龙寺的高僧展示了少林绝学,本因方丈既然心动,只因枯荣大师一番话才拒绝,此时《六脉神剑》已毁,不过明王也该见识了其威力,既然各位高僧的《六脉神剑》胜不过明王,明王不妨将那三门少林指法留下,当做观悟绝技的谢礼,两家就此作罢,如何?”

  鸠摩智急于脱身,自无不可,只是自恃颜面身份,武功有胜过天龙寺各个僧人,要等天龙寺的僧人先点头才肯应允。林毅知道鸠摩智的性子,也不多问,看着本因方丈,与新入寺的本尘,为何不看枯荣?倒不是瞧不起他身份,只是,此时大家都是说场面话,做场面事,光凭着“前辈”这个身份,只可建议,并不好用,万一这老前辈再多说什么,可就无话可说了。

  本因犹豫难定,实在拿不出主意来,本尘倒是看得通透,他本事大理皇帝,开明进取,不然也不会学林毅那般苦熬一般的指法,今日见得鸠摩智大显威风,天龙寺的护国神技也护不住段氏的颜面,便有了广纳武学,汇于一阳指的心思,此时听林毅如此建议,心中怎的不动念?对本因附耳几句,本因微微点头,只是摄于枯荣,仍开不了口。

  此时枯荣似胜实败,烧毁了《六脉神剑》,悲喜之间,却是隐隐参悟透“非枯非荣、亦枯亦荣”的境界,看着本因,叹息道:“本因,你是方丈,此事由你拿定,不必问我。”当下转身而去,入了寺庙中,数息之后,天龙寺中一处佛塔,传来阵阵梵音。

  林毅不懂梵文,更不懂佛经,看着鸠摩智,鸠摩智脱口翻译道:“...诸比丘,因未能了解四种圣谛,我等长期轮转生死之途。何者为四?诸比丘,是苦谛、苦因谛、苦灭谛、和引苦入于毁灭之途的道谛。诸比丘,若能了解此四圣谛,则取欲已尽,有因已灭,从此不再受生...”梵音时断时显,三炷香之后,一篇《大般涅槃经》便念完,末了,除去林毅,在场众人尽偈“阿弥陀佛”,鸠摩智面微显颓然之色,转瞬即逝,复观本因,本因此时尚未能从枯荣的诵经里超脱,退回大殿中颂拜。

  诸僧瞧着离去本因,毫无办法,只得由本尘说道:“既然有林家公子作保,那便有贫僧来与大轮明王和解。嚯,功夫没了,还能练回来,进取的心意没了,那人就是有再厉害的功夫也没用。”

  林毅说道:“大师既然由此感悟,看来没了《六脉神剑》,想必段氏的功夫必能更上一层楼。”

  本尘并未与林毅多言,鸠摩智见得这大理皇帝在天龙寺为僧,他也显示过些许《六脉神剑》的技巧,心中又有一些计较,只是见林毅站在两人之间,对双方皆有堤防,知道事不可为,由此熄了念想,说道:“既然如此,小僧便将那三门少林绝技留下啦。贵寺宝经因小僧而毁,心下大是过意不去,好在此经非一人之力所能练得,毁与不毁,原无多大分别。这就告辞。”

  此言甚是埋汰人,不过既然低头,天龙寺诸僧也闭口不言,本参、本观、本相三人抱着盛着绝技的箱子入了寺庙里,看他们走的轻快,鸠摩智心中极是不爽利,不过有林毅在此,也不得反悔。正要离去,却见有一个小僧人跑进寺里,来不及喘气,指着外头朝本因喊道:“方丈,方丈!不好了,外头有一伙泥腿子要造反啦,正要大进天龙寺来!”

  本因心情本就郁结,听了这话,岂能不怒?天龙寺在大理地位超凡,乃是皇帝退位出家之所,谁敢来天龙寺闹事?当下将其余高僧唤来,商讨对策。本尘抬头看着林毅,目光甚疑,鸠摩智见两边要翻脸,当即停下脚步,暗中图谋。

  林毅见了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