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评阅
直不怎么说话的李远提出了意见,两人的水平都远超同期的人,若是如此根本就不需要再上学了。
众人都是同意了,他们也是好奇的,况且不看名字只是排除一些其他干扰,现在二人皆是能够通过的,也就不需要顾忌了。
一名老师小心的把封条撕开,将这连续的两份试卷取了出来,看到名字之后惊讶不已,“竟然是他们?”
贾宝玉、祝英台这两个名字绝对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的,其中贾宝玉因为当初的状元会入了所有人的视野,这个祝英台是何人,部分老师却是不知道了。
“祝英台是祝阁老的独孙。”一名老师解开了众人的疑问。
“竟是祝阁老的孙子,难怪有如此才学。”
“是啊!祝阁老之子早亡,现在有这个有才学的孙子也算是老来安慰啊!”
……
一声声的议论,相比较祝英台,贾宝玉现在竟是有些无人问津的感觉,这并不是祝英台有多么有名气,而是祝阁老本人太过耀眼,贾宝玉虽有奇闻,但祝阁老却都是实事。
祝阁老名叫祝庸,十五岁秀才,十八岁举人,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并且当科状元,四十岁做到了吏部侍郎,五十岁成了阁老,主持内阁,一直到现在十几年时间,为文官楷模,这还不算,更是这几十年唯一封有世袭国公爵位的,就是当今最为有权势的义忠亲王也要让他三分,不是实力不够,而是影响力。
祝阁老颁布了许多新政,让华朝上下百姓过得好了许多,只是这些年越发年迈,独子又在十几年前丧生,得知祝阁老孙子有才,几乎所有人都是乐于见到的。
“祝英台自然是没有问题,那贾宝玉该如何呢?”祝庸的孙子无人会怀疑,盖因祝庸的人品在那里,根本不可能徇私舞弊,但贾宝玉可就说不好了,到现在还有人传言说贾宝玉的诗词都是抄的哪!
“贾宝玉亦大才。”李远说了这么一句就是不再继续说了,埋头阅卷,他对贾宝玉印象深刻。
“好了,继续阅卷吧!我顺天书院哪一届没有出过几个天资聪颖的,况且文章这种东西也要看灵感,灵感来了什么都好,若是传出十几个老师因为两个学生议论那么久,怕是别的书院要嘲笑了,也丢了院长的名声。”
“张兄说的是。”众人说罢也是齐齐阅卷了,不论如何,到考核之期一看便知。
众人都是同意了,他们也是好奇的,况且不看名字只是排除一些其他干扰,现在二人皆是能够通过的,也就不需要顾忌了。
一名老师小心的把封条撕开,将这连续的两份试卷取了出来,看到名字之后惊讶不已,“竟然是他们?”
贾宝玉、祝英台这两个名字绝对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的,其中贾宝玉因为当初的状元会入了所有人的视野,这个祝英台是何人,部分老师却是不知道了。
“祝英台是祝阁老的独孙。”一名老师解开了众人的疑问。
“竟是祝阁老的孙子,难怪有如此才学。”
“是啊!祝阁老之子早亡,现在有这个有才学的孙子也算是老来安慰啊!”
……
一声声的议论,相比较祝英台,贾宝玉现在竟是有些无人问津的感觉,这并不是祝英台有多么有名气,而是祝阁老本人太过耀眼,贾宝玉虽有奇闻,但祝阁老却都是实事。
祝阁老名叫祝庸,十五岁秀才,十八岁举人,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并且当科状元,四十岁做到了吏部侍郎,五十岁成了阁老,主持内阁,一直到现在十几年时间,为文官楷模,这还不算,更是这几十年唯一封有世袭国公爵位的,就是当今最为有权势的义忠亲王也要让他三分,不是实力不够,而是影响力。
祝阁老颁布了许多新政,让华朝上下百姓过得好了许多,只是这些年越发年迈,独子又在十几年前丧生,得知祝阁老孙子有才,几乎所有人都是乐于见到的。
“祝英台自然是没有问题,那贾宝玉该如何呢?”祝庸的孙子无人会怀疑,盖因祝庸的人品在那里,根本不可能徇私舞弊,但贾宝玉可就说不好了,到现在还有人传言说贾宝玉的诗词都是抄的哪!
“贾宝玉亦大才。”李远说了这么一句就是不再继续说了,埋头阅卷,他对贾宝玉印象深刻。
“好了,继续阅卷吧!我顺天书院哪一届没有出过几个天资聪颖的,况且文章这种东西也要看灵感,灵感来了什么都好,若是传出十几个老师因为两个学生议论那么久,怕是别的书院要嘲笑了,也丢了院长的名声。”
“张兄说的是。”众人说罢也是齐齐阅卷了,不论如何,到考核之期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