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FeoniX操作系统构建
��已经和dos下的visualstudio不相上下,甚至犹有过之,而且vi在保证其功能的前提下,却能具有记事本一样的反应速度,这样的现实让实验室里一直在使用visualstudio进行工作的研究生们都是跃跃欲试。

  所有这些工作花了肖远五天时间,之后他又花了两天的时间,专门写了一个编程环境操作指南,并将之做成了iki的形式,暂存在那七台lux主机之上,以后开源社区的所有的软件开发文档,都会以iki的形式进行编撰发布。

  iki是一种自由文档,属于eb20时代的产物,在iki机制下,网络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参与到iki文档的编辑和审核中,并可以对文档进行批注,后世网络中最大的百科维基百科就是iki文档应用最成功的例子,而在国内最成功的iki案例,当属百度百科。

  而肖远准备利用这种方式,來构造玄涅社区的技术文档库,这是肖远的另一个庞大的计划,如果实施成功的话,那么玄涅iki将会在很快的时间内吸引到大量的参与者,并急剧膨胀,甚至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技术文档库。

  把培训用的所有计算机环境搭建完成,肖远用了七天时间,七天后,项目组的培训正好进行到了实践操作环节,那七台主机正好派上用场,而此时,肖远的工作开始从实验室回到了他的办公室。

  接下來的时间,他要做的,是构建他心目中理想的lux发行版操作系统feonix,在lux的内核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系统构建机制,以及软件包管理机制。

  在系统构建机制上,他选择了一种类似于后世lux发行版ntoo那样的机制,这种机制和普通的lux发行版有所不同,它只提供一个最小的系统编译环境,并提供了一套强大而灵活的系统配置工具,通过这套工具,用户能够对即将安装到自己电脑上的lux系统进行源码级的完全控制。

  这种控制在肖远來说,是一种自由,而相比于ntoo的纯粹性,肖远更在意的是feonix发行版的包容性,也就是说,虽然feonix系统提供的最基本的安装方法是源码编译,但是却不排斥用户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已经编译好的二进制软件包。

  实际上,在肖远的计划中,会设计一个极具包容性的二进制软件包管理机制,这个管理机制将综合后世非常成功的两种lux软件包管理机制基于debian的deb软件包和基于redhat的rp管理机制的优点,并兼容这两种软件包,从而使feonix系统的软件包管理达到最大的灵活性。

  当然,目前这个软件包管理机制只是一个计划,他并沒有马上将至实施,只是将之写到了feonix系统的设计纲要中。

  做一个lux发行版,是一件工作量浩大的系统工程,好在肖远并不打算一下子就把这个工作全部完成,他只需要提出feonix发行版的哲学理念,将最基本的系统做好,搭好系统框架,然后将之放到开源社区中。

  他相信很快就会有认同这种理念的黑客前來,共同帮助他完成这一发行版的构建,这种建设模式只有在开源软件的框架下才有可能得到施行,也就是说,已足够开放的态度,和保障机制來海纳百川,共同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对于商业闭源软件,这种建设模式是不可想象的。

  feonix的基本框架搭建,肖远并沒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和他原來在他那台thkpad600上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如果沒有先前的那些基础工作,他要从零开始构建一个lux发行版的基本框架,恐怕需要的时间就不是半个月,而是数个月了。

  为了增加feonix最初的吸引力,肖远还基于feonix系统平台,建立了一个名为lux通用驱动程序设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