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大战长寿村(上)
�议一番,决定拿隰州开刀。反正隰州刺史许迁只有千余士兵,应该很容易将其拿下。于是刘承钧立即下令,全军集结整编,确立编制,随时准备出动。

  此时,董遵诲也与王晏在城中商议战事,王晏对董遵诲说道:“将军先前说要突袭长寿村,老夫以为不妥。那刘承钧虽然遭受重创,却也还有五千余人,而将军所部虽然精锐,可战者却不足七百人。依老夫的意见,还是固守晋州,等候朝廷派出的大股援军吧!”

  董遵诲觉得有些道理,但他更记得**的诗词:亦可乘胜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现在敌军胆气已泄,如果坐等他们恢复过来,那岂不是犯了大错?!别忘了根据王晏的情报,敌军还有五千人,可晋州守军如今只有千余人,而董遵诲也只有七百人,依然处于兵力上的劣势。虽然安元宝战场起义投降,可无论是王晏还是董遵诲,都不敢相信他的忠诚度,必须留出部队来监视他们。这样一来,兵力更加不足。

  这时巡检使王万敢对王晏说道:“大人,董将军说得其实也有些道理,咱们得趁此良机痛打落水狗。要是等刘承钧他们卷土重来,咱们可就要大费周折喽!”

  王晏冷哼一声,你董遵诲虽然救援晋州有功,却也还是脱不了年轻人的本性,行事鲁莽至极!不过话虽如此,董遵诲毕竟是救援有功,老夫也不能太驳他的面子。而且董遵诲还有王万敢等人的支持,如果老夫强硬反对,未免有违众意。这王万敢也真是可恶,他前几日正好出城指导坚壁清野工作,错过了晋州保卫战。现在寸功未立的他为了战功,居然也同意起毛头小伙的见解来。

  王晏咳嗽一声,对董遵诲说道:“老夫守土有责,这出击长寿村的事还是要从长计议。不过老夫城中所建的战俘营倒是很是空缺,董将军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将那些俘虏押送到战俘营中,相信汉伦他们会非常乐意帮忙看守。而且城中的医疗条件、药材储备远超过城外,我听说董将军建了一个伤兵营,您可以将伤兵们交付给我,不用操心。”

  董遵诲连忙道谢,在移交俘虏和伤兵之后,骑兵至少可以出动六百五十余人,无论是侦察还是偷袭,都可以后顾无忧。

  众人商议一番,决定由定远将军董遵诲率领本部骑兵前往长寿村方向寻找战机,由巡检使王万敢率领新招募的两千青壮随后支援。至于建雄军节度使王晏,则坐守晋州,稳固后方。

  于是董遵诲留下王政忠及一干护卫,负责伤兵一事,自己则率领剩下的六百五十名骑兵立即出城,前往长寿村。而王万敢将自己的两千青壮交给节度判官汉伦率领,自己带着五十名护卫士兵亲自担任董军向导。

  不久,队伍就来到了长寿村,此地位于绵山镇西南方向,距离绵山镇约有三十余里。此地南临灵石,北靠四窑,东临绵山,西连山岭,乃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绵山之上,就看到此地景色优美,闻着空气清新非常,相信久居于此,必可长寿。

  董遵诲低声向王万敢询问道:“王将军,你觉得你所部青壮战力如何,能否参加大战?”

  王万敢憨然一笑,低声说道:“咱们现在都是自己人,我也说些实话:晋州能战的部队都被王晏捏在手里,谁也不许动用。而这些新招募的青壮只能打顺风仗,要是强攻,应该无法指望他们。”

  董遵诲倒是放心了,他也是如此认为,只是碍于王万敢的面子,无法直言相劝。董遵诲还害怕王万敢固执从事,一路上也不敢多加劝说。董遵诲点了点头,低声问道:“王将军,你说此地距离那绵山镇不过三十余里,那绵山镇上可有守军?”

  王万敢挠了挠头,不确定地说道:“应该有吧。绵山镇属于隰州地界,应该有部队在那里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