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谁为皇帝(4)
��兵四起,虽然绝大多数人不敢冒犯大帅的虎威,可我还得提防万一,切实保护大帅的安全。”
郭威很是感动,幸好范质的住处就在前方不远处,郭威便对董遵诲说道:“道安,咱们马上就要到范质的府邸,等到了那里,你便卸甲更衣,有卫士们据守府邸,根本不怕乱兵肆虐”
董遵诲也有些冻得惨了,虽然有些不甘心,却在郭威的耐心说服下最后同意。两人领着卫士,很快就来到了范质的府邸。就见大门虚掩,过去在此守门的老头子也不见踪影,很可能已经逃亡乡下。
董遵诲做了一个戒备的手势,他手下的士兵纷纷上前,结成戒备阵型。董遵诲更是手握刀柄,挡在了郭威前面。
有人推开了屋门,却发现屋子里只有一盏小油灯,就见范质坐在油灯之下,漫不经心地说道:“屋子里没钱没米,麻烦您出门的时候帮我关上门。另外,我是翰林学士,无故诛杀官吏是会被郭帅追究责任的”
董遵诲不由得失笑,郭威也很有兴趣,两人一同走进屋子,却发现没有点火盆的屋子甚至比大雪纷飞的屋外更为寒冷,冻得人瑟瑟发抖。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之下,范质居然还在认真读书,实在是颇为难得。
郭威上前几步,脱下身上的紫貂大衣,轻轻披在了范质身上。范质就觉得身上一暖,他抬起头来,发现为自己披上大衣的居然是枢密使郭威而且郭威是脱下了自己的大衣,自己却冻得瑟瑟发抖,忍不住连连跺脚。
范质连忙拜倒在地,轻抚手中的貂皮大衣:“侍中大人,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郭威笑着说道:“我为朝廷爱惜人才,这是我作为侍中的责任”
郭威笑着说了几句慰问的话语,让穷困潦倒的范质更为感激,他重重顿首:“微臣愿意效忠侍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威满意地大笑,命令董遵诲派人找来干柴,点起火盆一起取暖。大家围坐在一处,喝了几盏刚烫好的热酒,郭威便说明来意,请范质写一篇谕令,公示天下,宣告刘赟继位为帝。
范质轻轻皱了一下眉头,向郭威问道:“侍中大人,过去太上、皇帝颁布命令是为诰书,皇太后颁布命令,是为谕令。如今皇太后以谕令形式昭示皇帝归属,未免不合古制。”
郭威想了想,对范质说道:“如今国家无主,凡事须凭太后裁断,不妨将此谕令称之为诰。”
范质点头,又喝了一盏酒,搓了搓冻得发麻的手,走到了案前。稍一沉吟,便提笔写道:
“天未悔祸,丧乱弘多。嗣王幼冲,群凶蔽惑,构奸谋与造次,纵毒虿于斯须,将相大臣,连颈受戮,股肱良佐,无辜见屠,行路咨嗟,群情扼腕。我高祖之弘烈,将坠于地,赖大臣郭威等,激扬忠义,拯救颠危,除恶蔓以无遗,俾辍旒之不绝。宗祧事重,瓒继才难,既闻将相之谋,复考蓍龟之兆,天人协赞,社稷是依。徐州节度使赟,秉上圣之贤,抑中和之德,先皇视之如子,钟爱特深,固可以子育兆民,君临万国,宜令所司择日备法驾奉迎,即皇帝位。於戏神器至重,天步方艰,至理保邦,不可以不敬,贻谋听政,不可以不勤,允执厥中,只膺景命”
郭威拿到这诏书,连连称赞,此文缘古轮今,将大家所有的意思全都表达出来。
董遵诲站在身侧,也很是佩服。不过他接着就发现了墙角暗处团着几卷废纸,董遵诲悄悄将那废纸踢到脚下,偷偷放进了怀中。不久,接着外出巡视的机会,董遵诲悄悄出来,打开一看,却是那诏书的草稿。他不由得哑然失笑,原来这范质早有预备,却也真是个有心人
郭威很是感动,幸好范质的住处就在前方不远处,郭威便对董遵诲说道:“道安,咱们马上就要到范质的府邸,等到了那里,你便卸甲更衣,有卫士们据守府邸,根本不怕乱兵肆虐”
董遵诲也有些冻得惨了,虽然有些不甘心,却在郭威的耐心说服下最后同意。两人领着卫士,很快就来到了范质的府邸。就见大门虚掩,过去在此守门的老头子也不见踪影,很可能已经逃亡乡下。
董遵诲做了一个戒备的手势,他手下的士兵纷纷上前,结成戒备阵型。董遵诲更是手握刀柄,挡在了郭威前面。
有人推开了屋门,却发现屋子里只有一盏小油灯,就见范质坐在油灯之下,漫不经心地说道:“屋子里没钱没米,麻烦您出门的时候帮我关上门。另外,我是翰林学士,无故诛杀官吏是会被郭帅追究责任的”
董遵诲不由得失笑,郭威也很有兴趣,两人一同走进屋子,却发现没有点火盆的屋子甚至比大雪纷飞的屋外更为寒冷,冻得人瑟瑟发抖。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之下,范质居然还在认真读书,实在是颇为难得。
郭威上前几步,脱下身上的紫貂大衣,轻轻披在了范质身上。范质就觉得身上一暖,他抬起头来,发现为自己披上大衣的居然是枢密使郭威而且郭威是脱下了自己的大衣,自己却冻得瑟瑟发抖,忍不住连连跺脚。
范质连忙拜倒在地,轻抚手中的貂皮大衣:“侍中大人,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郭威笑着说道:“我为朝廷爱惜人才,这是我作为侍中的责任”
郭威笑着说了几句慰问的话语,让穷困潦倒的范质更为感激,他重重顿首:“微臣愿意效忠侍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威满意地大笑,命令董遵诲派人找来干柴,点起火盆一起取暖。大家围坐在一处,喝了几盏刚烫好的热酒,郭威便说明来意,请范质写一篇谕令,公示天下,宣告刘赟继位为帝。
范质轻轻皱了一下眉头,向郭威问道:“侍中大人,过去太上、皇帝颁布命令是为诰书,皇太后颁布命令,是为谕令。如今皇太后以谕令形式昭示皇帝归属,未免不合古制。”
郭威想了想,对范质说道:“如今国家无主,凡事须凭太后裁断,不妨将此谕令称之为诰。”
范质点头,又喝了一盏酒,搓了搓冻得发麻的手,走到了案前。稍一沉吟,便提笔写道:
“天未悔祸,丧乱弘多。嗣王幼冲,群凶蔽惑,构奸谋与造次,纵毒虿于斯须,将相大臣,连颈受戮,股肱良佐,无辜见屠,行路咨嗟,群情扼腕。我高祖之弘烈,将坠于地,赖大臣郭威等,激扬忠义,拯救颠危,除恶蔓以无遗,俾辍旒之不绝。宗祧事重,瓒继才难,既闻将相之谋,复考蓍龟之兆,天人协赞,社稷是依。徐州节度使赟,秉上圣之贤,抑中和之德,先皇视之如子,钟爱特深,固可以子育兆民,君临万国,宜令所司择日备法驾奉迎,即皇帝位。於戏神器至重,天步方艰,至理保邦,不可以不敬,贻谋听政,不可以不勤,允执厥中,只膺景命”
郭威拿到这诏书,连连称赞,此文缘古轮今,将大家所有的意思全都表达出来。
董遵诲站在身侧,也很是佩服。不过他接着就发现了墙角暗处团着几卷废纸,董遵诲悄悄将那废纸踢到脚下,偷偷放进了怀中。不久,接着外出巡视的机会,董遵诲悄悄出来,打开一看,却是那诏书的草稿。他不由得哑然失笑,原来这范质早有预备,却也真是个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