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二章 华英美苏再聚德黑兰
��切代价,毫不妥协的、完全彻底的打败法西斯!”
第一次会议因为时间太晚了,四国首脑只是对于一些问题交换了一下看法,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商讨阶段。
11月29日上午,第二次会议开始之前,丘吉尔奉英国国王之命,向斯大林赠授了为纪念光荣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特别设计铸造的宝剑。斯大林把宝剑举到唇边,轻吻剑鞘,然后把宝剑交给身旁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再由他交给苏联的仪仗队捧出去。这些言辞和举动都为会议创造了友好的气氛。
但是在第二次会议开始,当讨论具体问题的时候他们发生了分歧,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如何打败德国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问题。更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这个时期,苏联仍然是抗击德国的主要力量,迫切需要美英在欧洲西部开辟另一条战线,牵制德军,缩短战争时间。斯大林早在1941年就几次要求英国开辟第二战场,却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后来美国和英国国内也掀起了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的声浪,两国才制定了代号是“霸王”战役计划,准备在1944年从法国诺曼底登陆。
现在德黑兰会议讨论到这个问题,丘吉尔再次把他早就提出的“地中海战略”的主张拿出来,主张英、美、华从地中海进攻意大利,再往巴尔干进军。
斯大林听了丘吉尔的提议之后进行了反驳:“进攻地中海战役攻击巴尔干对德军打击力度不大,而且巴尔干离德国心脏太远,所以还是尽快进行‘霸王计划’为好!”
丘吉尔思索一番之后又提出了两路同时进攻的办法,实际上还是要以巴尔干为主。
这时候。连罗斯福也觉察出丘吉尔的用心了。他知道丘吉尔是想从巴尔干打进中欧,不让苏联红军进入奥地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罗斯福并不同意丘吉尔的意见。他说:“如果在地中海登陆作战,就会把战役推迟两三个月,我是不想推迟‘霸王’战役的。”
“我不这么看!”宗翰发言了,他说:“我认为丘吉尔先生提出的两路并进的战略是完全可行的,现在我国第六集团军和英军第八集团军集结在一起,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盟军总共有25万兵力,只要保证及时的后勤补给和海空支援,是可以对德军造成重大威胁的。如此一来。东西南三个方面都可以对德军实施打击,德军三线作战,势必不能抵挡!”
斯大林非常关心“霸王计划”的实施情况,因此一再要求确定这个计划的具体执行日期。丘吉尔却总是回避。而现在宗翰又暂时丘吉尔的意见。这样赞成和反对都各占两票。
罗斯福早先认为在法国登陆,是到达德国心脏地区的最短路线,可以‘减少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和尽快赢得战争‘。然后换取苏联在远东对日作战。美国不愿为英国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去冒险。在时间上,美国也不愿再往后推,否则就要失去‘上场争夺最后一分‘的机会。
斯大林紧紧抓住第二战场问题不放,要求立即给‘霸王‘计划确定日期,任命指挥官并提议英美在法国南部、苏军在东线发动攻势互相配合。
现在有华泰国加入进攻,美国也就不需要再派兵力进入意大利南部,罗斯福也没有再坚持,因为有华泰国第六集团军加入,对南线的德军确实也起到了很多大的威慑作用,经过四方反复争论,最后还是达成一致意见,先由华英两国两个集团军在意大利南部地区进攻,确定了“霸王计划”在明年五月执行,也就是诺曼底登陆。
在后来的会议上,四国首脑就战后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商讨,罗斯福认为要把德国“一分为五”。丘吉尔认为要把德国从中间分开,一分为二,斯大林则认为应该
第一次会议因为时间太晚了,四国首脑只是对于一些问题交换了一下看法,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商讨阶段。
11月29日上午,第二次会议开始之前,丘吉尔奉英国国王之命,向斯大林赠授了为纪念光荣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特别设计铸造的宝剑。斯大林把宝剑举到唇边,轻吻剑鞘,然后把宝剑交给身旁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再由他交给苏联的仪仗队捧出去。这些言辞和举动都为会议创造了友好的气氛。
但是在第二次会议开始,当讨论具体问题的时候他们发生了分歧,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如何打败德国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问题。更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这个时期,苏联仍然是抗击德国的主要力量,迫切需要美英在欧洲西部开辟另一条战线,牵制德军,缩短战争时间。斯大林早在1941年就几次要求英国开辟第二战场,却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后来美国和英国国内也掀起了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的声浪,两国才制定了代号是“霸王”战役计划,准备在1944年从法国诺曼底登陆。
现在德黑兰会议讨论到这个问题,丘吉尔再次把他早就提出的“地中海战略”的主张拿出来,主张英、美、华从地中海进攻意大利,再往巴尔干进军。
斯大林听了丘吉尔的提议之后进行了反驳:“进攻地中海战役攻击巴尔干对德军打击力度不大,而且巴尔干离德国心脏太远,所以还是尽快进行‘霸王计划’为好!”
丘吉尔思索一番之后又提出了两路同时进攻的办法,实际上还是要以巴尔干为主。
这时候。连罗斯福也觉察出丘吉尔的用心了。他知道丘吉尔是想从巴尔干打进中欧,不让苏联红军进入奥地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罗斯福并不同意丘吉尔的意见。他说:“如果在地中海登陆作战,就会把战役推迟两三个月,我是不想推迟‘霸王’战役的。”
“我不这么看!”宗翰发言了,他说:“我认为丘吉尔先生提出的两路并进的战略是完全可行的,现在我国第六集团军和英军第八集团军集结在一起,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盟军总共有25万兵力,只要保证及时的后勤补给和海空支援,是可以对德军造成重大威胁的。如此一来。东西南三个方面都可以对德军实施打击,德军三线作战,势必不能抵挡!”
斯大林非常关心“霸王计划”的实施情况,因此一再要求确定这个计划的具体执行日期。丘吉尔却总是回避。而现在宗翰又暂时丘吉尔的意见。这样赞成和反对都各占两票。
罗斯福早先认为在法国登陆,是到达德国心脏地区的最短路线,可以‘减少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和尽快赢得战争‘。然后换取苏联在远东对日作战。美国不愿为英国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去冒险。在时间上,美国也不愿再往后推,否则就要失去‘上场争夺最后一分‘的机会。
斯大林紧紧抓住第二战场问题不放,要求立即给‘霸王‘计划确定日期,任命指挥官并提议英美在法国南部、苏军在东线发动攻势互相配合。
现在有华泰国加入进攻,美国也就不需要再派兵力进入意大利南部,罗斯福也没有再坚持,因为有华泰国第六集团军加入,对南线的德军确实也起到了很多大的威慑作用,经过四方反复争论,最后还是达成一致意见,先由华英两国两个集团军在意大利南部地区进攻,确定了“霸王计划”在明年五月执行,也就是诺曼底登陆。
在后来的会议上,四国首脑就战后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商讨,罗斯福认为要把德国“一分为五”。丘吉尔认为要把德国从中间分开,一分为二,斯大林则认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