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惹梁山端午事变(3)
�互送订情信物。

  端午是个大节日,书院给生员放假、父母给女儿放假、种地的农民们给自己放假,一年之中,难得有几次这种家人团聚的大节日。

  端午这天通常都会下雨,今天也是阴沉沉的,带着一股憋闷气,不少人都撸起袖袍,望了望阴霾的天,就等着老天爷降一场雨。

  “杨大人,这天儿也太闷了。”秦桧跟在杨逋的身后侧,忍不住抱怨一声。此时两人往街道走去,而衙役们已经在开始驱赶街道上的行人,秦桧将脚步一停,说道:“他们在赶人了,杨大人我们还过去吗?”

  杨逋拂袖冷哼,背着手五步并作三步,急匆匆走过去,有衙役不识他身份,想要拦他,被他一声喝:“大胆!我是扬州书院学正,正九品官,我来迎接转运使大人,你敢拦我?”那衙役立即低首抱拳道:“原来是杨大人,小人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海涵!”杨逋鼻翼里发出一声冷哼,背手继续摆着官威。

  衙役们把街上的人都驱赶出去之后,不到一盏茶的时分,街道南边县衙方向蓦然响起一阵轰隆而至的马蹄声,如同鼓点,又如疾风骤雨。

  顷刻间,但见两道旗帜出现在街南,旗影愈渐明显,接着出现两匹战马,马背上两个执旗校尉手举六尺高大营旗帜奔驰而至,两名校尉身后,逐渐地,越来越多官兵出现……行如奔雷,气势汹汹,仿佛要踏平这条街道。

  马蹄声隆隆间,在三十几个骑兵校尉的率领下,一大队头戴大沿毡帽、身穿铁甲、腰间握着环首直刀的官兵,步伐哗哗,紧跟其后,整条街顿时充满了肃杀之意。

  两个都头骑马随大沿毡帽官兵之后而来,两人皆是铁胄、山字甲,人高马壮,威风凛凛,这两人身后,一支两百人的大营禁军分作两股,个个皆是甲胄鲜明,长枪晃晃。

  一台八人抬的大轿,被一大队官兵团团拥簇,轿子后面,紧跟着一顶四人抬轿子;紧随其后,有一辆黑色马车,也同样被团团官兵拥簇,马车旁边居然还有一个都指挥,浓眉大眼,神情粗犷,骑着高头大马,手执一柄三十斤重的青龙阔刀,一看其气息,就知道是个练家子,他铜铃般的眼珠不住盯着马车,显然是对马车里的人颇为重视。

  八抬大轿里坐着的是江淮右路转运使董承,四人轿子坐着的是扬州知府吴奎,后面黑色马车里坐的是谁,旁人无从知晓,但观其阵势,保护得如此周严,必定也是个重要人物。

  这前前后后五百余人的人马,已经从街南排到街北,浩浩荡荡,声势浩大,街道上人家早已经各闭门户,噤若寒蝉;除了史县尉调派的三十名弓箭手,二百人禁军指挥佐副将甘洪又增派二十名黑衣神弩手把控各处巷口;一百多名大沿毡帽官兵齐刷刷提刀分站街道两边,铠甲擦碰声、都头的厉喝指挥声,让躲在屋里的居民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八抬大轿停在街中央,弓箭手、神弩手皆是屏息查看四周,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落在他们眼里,大轿帘子掀开,一身紫色三品官袍,头戴长翅帽,腰配金鱼袋的三品大员董承走了出来。

  “下官代表永泰县乡民恭迎转运使大人!”吴如熊率领本县一众大小官吏,早就等在街头,此刻见转运使董承大人下了轿,齐刷刷跪倒一大片。

  不过此时宋廷仍在虹桥旁边陪着赵元贞她们摆烧烤摊玩,虽隔得着不到二里地,可他并不知道这街上现在发生的事,不然他若在场,也是少不了要跪的。

  “这就是转运使大人吗?”秦桧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阵仗,心中不免心潮澎湃,没想一路之长官,居然威风如斯!

  董承摆摆手,让吴如熊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