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为解妻毒疏功名(3)
�问道:“敢问周管家,你家老爷为何要请宋府的公子到贵府叙话呢?”

  周管家见白秋燕样貌可人,一时竟也忘了慎言的道理,直言不讳道:“不瞒姑娘。今日我家老爷自书院回来,在书房挥笔题了一首词,题完,却无缘无故发了怒,大袖一挥,将纸笔都狠狠掀到地上……”

  “我家夫人捡起老爷掀到地上的词,看了一眼,笑着跟老爷说:‘这首词很好呀,比先前那些仙啊鹤啊写得好多了嘛!’,老爷就问夫人:‘你也觉得这首词写得比我先前的都好?’,夫人笑着答:‘当然!’,老爷就更生气了,掀翻了桌子,还说什么‘既生宋、何生杨’,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周管家说到此处,轻轻咳了一声,似想掩饰自己的尴尬,毕竟他对于自己有多少墨水,还是心知肚明。

  “我家夫人也是读过许多书的,明白老爷话里的意思。就问老爷:‘难道这首词不是老爷写的?’,老爷很不高兴地点头:‘是一位叫宋廷的年轻人写的,他只有二十一二岁’,夫人就说:‘如此年轻,造诣如此之高,当真可怕’,老爷听了夫人的话,又生起气来,还要摔东西……夫人就说:‘如此年轻后生,料他背后必有名师指点,老爷何不请他到家中来,问一问他师傅是谁……于是,老爷派了我来请宋公子。”

  周管家将前因后果详细述说。

  听完周管家的话,白秋燕星眸之中竟难掩一丝惊喜,故作淡定地问道:“那首词可是名叫《定风波》?”

  周管家想了一下,然后点头道:“是的是的,就是那定……什么风。姑娘怎会知道?”

  白秋燕故意摇摇头:“我也是听街坊们谈起的,感到好奇,便听了几句。其中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当真写得极好。”

  周管家不懂诗词,不敢加以评判,他望了望渐渐黯淡的天色,抱拳道:“姑娘,天色已晚,老爷还等着我回去答复,我就先告辞了。”

  白秋燕还礼道:“周管家慢走。”

  周管家上了马车,忽又掀开车帘探出头来,问道:“姑娘,你家住哪里?需要捎你一程吗?”

  白秋燕伸手指指旁边:“我家就住在附近,不需要捎了,多谢周管家。”

  周管家放下车帘,蓑衣汉子扬鞭,马车渐行渐远……

  白秋燕再次回头望了望宋府紧闭的大门,默默叹息一声,却也不懂自己究竟在哀叹些什么,莫名的惆怅情绪涌上心头……

  是因为思家吗?

  “家”这个字,份量太重,对于自小颠沛流离的她来说,似乎早就忘记了家的感觉,而今,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去,她竟有些看不清自己的命运究竟将走向何方……

  宋府的这扇门里面,虽然有一个性命难保的女人,但却有一个为她豁出去的男人……这大概才是一个“家”真正的样子吧。

  撑着伞,一路缓缓走着,没来由地胡思乱想:她一会儿想着花盈盈走了,今后她应该如何在云香院度日;一会儿又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获得自由,携手檀郎,谈诗论曲,恩爱白首;她努力去想那檀郎的模样,却越发模糊,最后竟然是宋廷为了妻子满脸忧愁的样子……一会儿又心想“糟了,糟了,耽搁半天了,回去又要挨妈妈骂了……”,怀着复杂的心情,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云香院门口。

  站定门口,此时院里院外已经张灯,她望了望牌匾,再看看里面如同昨日般的莺歌燕舞,心道:“还真是今宵有酒今宵醉啊,这里……真的是我的归宿么……”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