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借机发难
/>
于是差役一边弹压民愤,一边赶紧回报顺天府知府,顺天府知府一听,连忙就给崇祯送信。
崇祯这会儿正要派人去先把这昭告天下的告示撤回来,等他商议好了接下来该怎么应对再说,可是没想到今天顺天府办事居然这么利索,这边人家于孝天刚把多尔衮的尸体送到京师,那边顺天府就把昭告天下的圣旨给贴了出去。
这一下倒好,京师先乱套了,崇祯一下就坐了萝卜,是收回成命也不是,不撤回圣旨也不是,收回成命就代表着他这个皇帝是昏君,不收回成命,弄不好就会出乱子。
于是崇祯赶紧派人去调兵,上街进行弹压,对京师再次进行戒严,不许任何人再在街上喧哗嚣闹,一旦发现就视作于孝天的同党,立即抓入大牢严刑拷问。
结果官军冲上街头,不分青红皂白,一通猛打,把老百姓都赶回了各自家中,而且还当场抓了不少气不过,在街上吵吵着替于孝天喊冤的百姓,眼看着算是把城中的乱景给暂时控制了下来。
可是老百姓想不通,暂时被压制下去,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接受这样的事实,一种愤愤不平的情绪开始在老百姓心目中蔓延开来,很多人听闻到了这么一个说法,这大明要完蛋了,遇上了如此昏君,大明还有什么前途。
当今圣上,别看表面上勤勉,可是却实在是个糊涂到家的昏君,一上台倒是扳倒了魏忠贤***,算是干了点明白事儿,接着就用了袁崇焕这个糊涂官,搞得建奴破关而入,直逼京师城下。
后来再看看他都用的人,接着他任用温体仁,温体仁现在已经是臭到家了,这厮当了首辅之后,除了想尽办法排除异己,排挤了多少有用的官员,基本上没干多少人事,尸位素餐了多少年,还被当今皇上信任有加,后来不是被人揭发,这厮估计到现在还是首辅。
好不容易看清楚了温体仁是什么人,接着就用了杨嗣昌,杨嗣昌又都干了点什么事情,老百姓可记不住他之前干的一些有功的事情,这会儿老百姓只记得,传言中杨嗣昌联合皇上宠信的内侍高起潜,硬是把卢军门给排挤的最终战死沙场。
而且杨嗣昌事后还提出,要趁着于家军和建奴大战之际,派兵配合建奴大军偷袭于家军,虽然事后在民怨之下,朝廷勉为其难的收回成命,停止了配合建奴大军偷袭于家军的行动,可是这事儿说明当今圣上,确实听信了谗言。
还有就是传闻中有人说建奴入关之际,当今圣上还曾经试图和建奴议和,输岁贡给建奴,换取建奴以后不要入关大掠。
这些事情如果没有人有意去提醒,去引导的话,老百姓估计很难结合起来联想太多,但是一旦要是有那么一些有心人,故意将这些事情都串起来议论的话,那么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会选择轻信了。
于是崇祯十多年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明君圣君的高大形象,短短数月之间,便被于孝天暗中散布的这些传言以及辛秘之事给摧毁的一塌糊涂,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昏君,而且是昏的没法再昏的昏君了。
崇祯这边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处置于孝天送多尔衮尸体入京的事情,那边他送出的圣旨,就已经快马加鞭的送到了保定和香河。
坐镇保定的兵部尚书兼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接旨之后,不敢怠慢,而且他虽然不清楚这一次于家军大战建奴,损失多少兵马,但是也笃定的认为,于家军就算是这次战败了建奴大军,肯定也是惨胜。
本身于家军兵力就不是很多,经历了如此巨战之后,肯定兵力消耗非常巨大,而且是人困马乏,肯定已经无力再战。
所以�
崇祯这会儿正要派人去先把这昭告天下的告示撤回来,等他商议好了接下来该怎么应对再说,可是没想到今天顺天府办事居然这么利索,这边人家于孝天刚把多尔衮的尸体送到京师,那边顺天府就把昭告天下的圣旨给贴了出去。
这一下倒好,京师先乱套了,崇祯一下就坐了萝卜,是收回成命也不是,不撤回圣旨也不是,收回成命就代表着他这个皇帝是昏君,不收回成命,弄不好就会出乱子。
于是崇祯赶紧派人去调兵,上街进行弹压,对京师再次进行戒严,不许任何人再在街上喧哗嚣闹,一旦发现就视作于孝天的同党,立即抓入大牢严刑拷问。
结果官军冲上街头,不分青红皂白,一通猛打,把老百姓都赶回了各自家中,而且还当场抓了不少气不过,在街上吵吵着替于孝天喊冤的百姓,眼看着算是把城中的乱景给暂时控制了下来。
可是老百姓想不通,暂时被压制下去,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接受这样的事实,一种愤愤不平的情绪开始在老百姓心目中蔓延开来,很多人听闻到了这么一个说法,这大明要完蛋了,遇上了如此昏君,大明还有什么前途。
当今圣上,别看表面上勤勉,可是却实在是个糊涂到家的昏君,一上台倒是扳倒了魏忠贤***,算是干了点明白事儿,接着就用了袁崇焕这个糊涂官,搞得建奴破关而入,直逼京师城下。
后来再看看他都用的人,接着他任用温体仁,温体仁现在已经是臭到家了,这厮当了首辅之后,除了想尽办法排除异己,排挤了多少有用的官员,基本上没干多少人事,尸位素餐了多少年,还被当今皇上信任有加,后来不是被人揭发,这厮估计到现在还是首辅。
好不容易看清楚了温体仁是什么人,接着就用了杨嗣昌,杨嗣昌又都干了点什么事情,老百姓可记不住他之前干的一些有功的事情,这会儿老百姓只记得,传言中杨嗣昌联合皇上宠信的内侍高起潜,硬是把卢军门给排挤的最终战死沙场。
而且杨嗣昌事后还提出,要趁着于家军和建奴大战之际,派兵配合建奴大军偷袭于家军,虽然事后在民怨之下,朝廷勉为其难的收回成命,停止了配合建奴大军偷袭于家军的行动,可是这事儿说明当今圣上,确实听信了谗言。
还有就是传闻中有人说建奴入关之际,当今圣上还曾经试图和建奴议和,输岁贡给建奴,换取建奴以后不要入关大掠。
这些事情如果没有人有意去提醒,去引导的话,老百姓估计很难结合起来联想太多,但是一旦要是有那么一些有心人,故意将这些事情都串起来议论的话,那么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会选择轻信了。
于是崇祯十多年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明君圣君的高大形象,短短数月之间,便被于孝天暗中散布的这些传言以及辛秘之事给摧毁的一塌糊涂,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昏君,而且是昏的没法再昏的昏君了。
崇祯这边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处置于孝天送多尔衮尸体入京的事情,那边他送出的圣旨,就已经快马加鞭的送到了保定和香河。
坐镇保定的兵部尚书兼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接旨之后,不敢怠慢,而且他虽然不清楚这一次于家军大战建奴,损失多少兵马,但是也笃定的认为,于家军就算是这次战败了建奴大军,肯定也是惨胜。
本身于家军兵力就不是很多,经历了如此巨战之后,肯定兵力消耗非常巨大,而且是人困马乏,肯定已经无力再战。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