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英博物馆
��着。

  郑元礼要和刘教授以及郭沫如等六位教授一起去大英博物馆。而陈教授他们则是要去给家人买东西。郑元礼他们所住的旅店在岸区,沿着一路沿着泰晤士河走,早上的空气清冷,而不像中国似的寒彻。梧桐树已经枯了枝,还有几颗樱花树也枯了枝。郑元礼都是认得的,若是春天夏天来看的话这条沿河路恐怕会很好看的很。

  在泰晤士河上还可以看到偶尔来往的货船,船夫们起的真是早,可能勤劳是全世界船员们的共同特点吧。

  他们一行人缓缓的走到了地铁站的入口,每人花了五英镑前往中心圈。英国的地铁和北京的一号线很像,都是建成的有些久远了,所以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这不是羞愧的事情,他们反而觉得这是他们的骄傲。

  大概的感觉就是“你们看,我们的地铁1863年就建成了哦,厉不厉害?棒不棒?”

  这虽然带给英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但是老东西却也总是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伦敦的地铁故障,是经常的,故障的缘故也分为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人为,一个就是机械老化故障。

  人为的是由于自杀等原因,总会很自然的导致伦敦的地铁暂时停运。通常,在英国出现自杀事故的时候,人们的表情上都会一脸悲痛。大约是觉得,这样的灵魂是无法升上天堂了。为这样的灵魂感到悲伤。

  英国的抑郁症比例很大,这是大多数高纬度地区的通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高纬度地区,冬天的时候日照不足,抑郁症的发生又与日照有着直接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度假总喜欢去热带的岛屿,因为阳光确实能够让人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至于机械老化,都用了快两百年的东西了,发生故障是难免的事情了。对于这样的事情,英国人大多已经习惯了,甚至说可以是见怪不怪了。对于这样的意外情况,大家都是很包容的。

  就像英国的手机信号,不可能哪里都覆盖到一样。

  郑元礼一行人从出门开始算,到抵达了位于新牛津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总共花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

  已经是早上十点钟了,这个时间是巳正。

  大英博物馆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藏品来自英国的一位爵士的私人捐赠大约捐了71000多份书稿和文物,后来许多英国人纷纷效仿,逐渐有了现在的规模。

  大英博物馆由于主建筑建立的时间比较久远的关系是1840年建成的,从外面看起来,一根根巨大的石柱都有点发暗了,不知道100多年前是不是白色的。石柱上顶着刻着做学问的求知者们的浮雕,有认真学习,有激烈争辩,有做着实验,有好奇聆听的,他们的样子栩栩如生,就像是是一副19世纪的英国学术届浮世绘。

  所以,大英博物馆曾经还有一个名字,叫作“求知者博物馆”。

  郑元礼等人进入到一层博物馆的大中庭,比起外面的老旧的发暗的石柱,内侧应该是翻新过了,亮堂了许多。大英博物馆的展品虽然多,人也很多,仔细逛的话,一天之内是逛不完的。

  可是,走马观花的话,大概能够赶的上中午去吃午餐。一路走走停停,看了英国因为历史原因从世界各地搜罗而来的展品。

  大家老教授们都没有说什么,只是感慨,恩,能在一个博物馆里看到全世界这么多古老的文物,恐怕也只有大英博物馆了。唉。

  最后,这声唉,总是加在他们每一句话的结尾。尤其是走到亚洲庭的时候,这声唉,就叹的更长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