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新的敌情
�的根据地来说并不算太好。这里虽然山高林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隐蔽地点。但这里同样人烟稀少,兵员补充困难不说,粮食产量不足以维持一支大军。”
“而且居于周边环境的限制,这里虽人烟稀少,但日伪统治的并不薄弱。关东军目前在东北有八个师团的兵力,但除了驻扎在海拉尔的二十三师团以及齐齐哈尔的第七师团之外,几乎所有的兵力都驻扎黑龙江以东的东北满地带。这还不算一个骑兵旅团、两个独立守备队以及大量的所谓国境守备队等日军守备部队。”
“这些日军再加上大量的伪满军,以及形形色色的所谓铁路警察、森林警察、治安警察,整个东北满地区的日伪军数量几乎为整个东北之冠。其统治实力并不比南满薄弱。不过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是这却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建立、选择一处根据地不容易。这里北隔萝北与苏联隔江而亡,西面是莽莽的兴安岭群山。东边是面积广阔,沼泽纵横的三江平原。虽然大环境并不算理想,但至少地形与地理位置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
“我要建立的根据地并非是抗联所建立的那种游击根据地,而是一个要给我们创造一个坚固、可靠的后方。所以总指挥,这一仗就算我在不情愿,也得打。否则我们就算撤离了,暂时部队安全了。”
“可我们又能撤到那里去?在整个东北都是敌占区的情况之下,无非是走老路子,撤进深山隐蔽。但数万人的部队困在深山老林之中,在日军追击、进剿,以及大规模的封锁之下,不要说作战,时间一长就是饿也要饿垮了。”
“就算我们即便放弃这里,撤进深山,但日军会放弃将我们消灭干净的企图吗?他们不会。他们会组织其大量的兵力,对我们进行围追、堵截。日军上有空中优势,下有大量现代化铁路、公路等交通工具。还有大量的骑兵。”
“在我军机动性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之下,我们一旦失去可以依托的稳固阵地,与其进行野战对我极为不利。,况且,我还担心在部队行军能力,尤其是夜间行军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之下,一旦仓促的撤离,很可能非但无法摆脱日军的追击,甚至到有可能把自己部队给跑散了。况且,我们总不能总是这样小打小闹吧?”
“没错,日军的确有这里的防御工事部署图,但是我们对于这里的防御工事修改的力度之大,也是敌人意料之外的。除了那些钢筋混凝土的工事之外,其余的土木工事我们修改的量极大,不能说面目一新,但至少可以让日军手头上的防御工事图大半作废。”
“我们重新修建了大量极为隐蔽的倒打火力点、交叉火力点。其梅花状的防御工事、交通壕、防炮洞。数量几乎增加了一番。我们沿群策山一线还修建了大量隐蔽良好的陷阱。此外,我们手头还有不少地雷,至少在正面可以形成大密度的雷场。”
“日军虽有原防御工事部署图,但这些防御工事修建的极为坚固。我曾经看了一下,这些由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几乎不计成本修建的防御工事,其主要的防御工事至少可以挡住住一百公斤航空炸弹的轰炸。其正面的强度能抗住日军大量装备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的攻击。”
“日军修建这个秘密军事仓库的目的不是为了清剿、防备抗联,而是为了将来的对苏作战使用。所以其工事抗打击能力,是按照苏军火力配置来的,这些工事修建的极为坚固。其主工事,日军七十五毫米的标准师团属火炮根本就无可奈何。”
“恐怕当初日军修建这个秘密仓库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会用他们修建的这些极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反过来来对付他们自己。”
“�
“而且居于周边环境的限制,这里虽人烟稀少,但日伪统治的并不薄弱。关东军目前在东北有八个师团的兵力,但除了驻扎在海拉尔的二十三师团以及齐齐哈尔的第七师团之外,几乎所有的兵力都驻扎黑龙江以东的东北满地带。这还不算一个骑兵旅团、两个独立守备队以及大量的所谓国境守备队等日军守备部队。”
“这些日军再加上大量的伪满军,以及形形色色的所谓铁路警察、森林警察、治安警察,整个东北满地区的日伪军数量几乎为整个东北之冠。其统治实力并不比南满薄弱。不过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是这却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建立、选择一处根据地不容易。这里北隔萝北与苏联隔江而亡,西面是莽莽的兴安岭群山。东边是面积广阔,沼泽纵横的三江平原。虽然大环境并不算理想,但至少地形与地理位置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
“我要建立的根据地并非是抗联所建立的那种游击根据地,而是一个要给我们创造一个坚固、可靠的后方。所以总指挥,这一仗就算我在不情愿,也得打。否则我们就算撤离了,暂时部队安全了。”
“可我们又能撤到那里去?在整个东北都是敌占区的情况之下,无非是走老路子,撤进深山隐蔽。但数万人的部队困在深山老林之中,在日军追击、进剿,以及大规模的封锁之下,不要说作战,时间一长就是饿也要饿垮了。”
“就算我们即便放弃这里,撤进深山,但日军会放弃将我们消灭干净的企图吗?他们不会。他们会组织其大量的兵力,对我们进行围追、堵截。日军上有空中优势,下有大量现代化铁路、公路等交通工具。还有大量的骑兵。”
“在我军机动性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之下,我们一旦失去可以依托的稳固阵地,与其进行野战对我极为不利。,况且,我还担心在部队行军能力,尤其是夜间行军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之下,一旦仓促的撤离,很可能非但无法摆脱日军的追击,甚至到有可能把自己部队给跑散了。况且,我们总不能总是这样小打小闹吧?”
“没错,日军的确有这里的防御工事部署图,但是我们对于这里的防御工事修改的力度之大,也是敌人意料之外的。除了那些钢筋混凝土的工事之外,其余的土木工事我们修改的量极大,不能说面目一新,但至少可以让日军手头上的防御工事图大半作废。”
“我们重新修建了大量极为隐蔽的倒打火力点、交叉火力点。其梅花状的防御工事、交通壕、防炮洞。数量几乎增加了一番。我们沿群策山一线还修建了大量隐蔽良好的陷阱。此外,我们手头还有不少地雷,至少在正面可以形成大密度的雷场。”
“日军虽有原防御工事部署图,但这些防御工事修建的极为坚固。我曾经看了一下,这些由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几乎不计成本修建的防御工事,其主要的防御工事至少可以挡住住一百公斤航空炸弹的轰炸。其正面的强度能抗住日军大量装备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的攻击。”
“日军修建这个秘密军事仓库的目的不是为了清剿、防备抗联,而是为了将来的对苏作战使用。所以其工事抗打击能力,是按照苏军火力配置来的,这些工事修建的极为坚固。其主工事,日军七十五毫米的标准师团属火炮根本就无可奈何。”
“恐怕当初日军修建这个秘密仓库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会用他们修建的这些极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反过来来对付他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