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十面埋伏
��,不是山贼出身,而且还是转行不久的那种,又岂能对打家劫舍这般精熟?

  大明朝廷到底怎么了?他们从哪里搜罗来了这许多绿林中人,而且还送来了吕宋。这算是发配么?不,肯定不是,被发配流放的话,这帮人肯定是以消极怠工为主的,不可能象现在这么凶猛。

  土人不是绵羊,他们也在抵抗,被杀戮的同时,也给对方造成了相当的杀伤。但是,对方却对其中的凶险视而不见,以少数兵力就敢冲击土人的大队,那副舍生忘死的模样,恐怕只有在面对黄橙橙的金子时,才会在他们身上出现。

  被流放的罪犯,怎么可能有这种精气神?再说了,那些人手里拿的刀,身上着的皮甲,还有弓箭,无一不是做工上乘之物,根本就不是流犯能够拥有的。

  要知道,这里是吕宋,潮湿炎热的气候,对弓弦的侵蚀极大。一具上好的弓,在中原随便就能用十年以上,换在吕宋,就算好好保养的话,也未必能撑过两年,要是赶上雨季,这个时段还会被压缩。

  因此,土人们很少用弓箭,反倒是喜欢使用吹箭一类的远程兵器。

  吹箭用起来方便,但是射程却很差,威力也不足,只能靠箭头上涂抹的毒液杀伤敌人。碰到手持长弓,身着皮甲的敌人,土人远程武器的威胁被降低到了最小,他们的溃败与此也不无关系。

  狩猎队的装备,比大明很多卫所军将的家丁还好,这样一群人,怎么会是被流放的呢?刘老香想不通,大明朝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宽容了,对一群被招安的土匪,不但不杀,而且还如此信重。

  但他很清楚,碰上了这样一群敌人,数量不在土人之下,凶狠远远过之,又没有补给方面的烦恼,土人是必无幸理了的。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左思右想,也想不到破局之法,刘老香也只能一面尽力安抚土人内部的情绪,一面努力争取补给份额,保全自家的实力,以备将来有可能的突围之用。剩下的,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急如风火的攻掠之后,是将近两个月的相持。

  在这段期间内,狩猎队分批在巴云邦周边的山林间游荡着,不断刷新着战果的记录。到了五月初,收获最丰厚的江南郑家狩猎队,已经取得了近两千奴隶,几千顷土地的战果,让其他人都是艳羡不已。

  可羡慕也没用,郑家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并非运气好,又或指挥得力,只是因为他们的狩猎队,精锐程度比较高。

  各世家都有私兵,不管有没有野心,偌大的家业,总是要有些护院家丁守护的,这些也都算是职业武士,精锐程度比朝廷的士兵高,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带来吕宋的私兵精锐与否,却不能以通常意义上的标准来评估。吕宋狩猎队的主要构成是叛军,就是宁王以之造反的那些来自三山五岳的豪杰们。

  王守仁击破了宁王主力后,这帮乌合之众溃散无余,不过,跑是跑了,最终却没几个跑掉了的。王守仁的大军在后急追,各地地方军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他们根本就是无路可逃,最终绝大部分都做了俘虏。

  想到谢宏提过的吕宋的地理环境,王守仁现学现用,大笔一挥,直接将这些俘虏划归进了奖品范畴,并且将谢宏所提供的信息公诸于众。

  于是乎,贡献度又多了一项功用,那就是雇私兵,五点贡献度可以换十个普通山贼,或者一个精锐山贼,十点可以换个资深的……诸如此类。这时候,雇与不雇,考验的就是各人的眼力和腰包了。

  郑家和杨家差不多,都是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