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千年未有之变局
联想起初登旗舰之时看到的景象,宋隐之却也不得不相信,若非有了这样的变故,舰队的领导层中,又岂会没有文官的身影?郭、杨这些匠户子弟,又哪有读书并出仕为官的机会?
甚至连那位总督的身份,也被他猜对了,对方果然是海商出身,转职至今,王总督这个华丽,在从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转身,一共也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已。
和当年许柴佬那样的有名无实的总督不一样,这位王总督麾下是有兵的,而且还有数万之众。虽然名字古怪了些,但那三万城管,是实实在在的从属于总督府,代表大明朝廷的威严的。
除了城管大队,海上还有一支从属于总督府的水师,比起由世家、商人们集结起来的这支大舰队,那支水师的船舰要少上很多,但是,水师的实力却是远胜。
因为其中的船舰都是新型船,采用最新的武器装备,接受那位旧曰的广东水师梁总兵的指挥,直接听命于总督府。有权有兵,这样的总督,比起中原的封疆大吏也不差多少了,正常情况下,又岂能轮到一个出身贱藉者担当?
听着郭成建对大明,对总督府的介绍,宋隐之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千念百转间,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之前做的规划和决定,似乎有些仓促了。若是放在四年前,能归籍返乡,已经是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了,可换在当下,却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
难怪听到自己的要求后,王总督会是那么一副神情呢,而阮四说了一半的话,好像也与此有关,那家伙好像有些想法,很可能还是于双方都有利的,要不要再寻到阮四,与他商议一番呢?或者向郭从事问询一番?
这位年轻的幕僚姓子随和,而且还很稳重,应该是个商量事情的好对象。计较已定,他就待开口相询,可一抬头间,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甲板上了,总督王海等一干人都起身迎了上来,视线都集中在他手中的沙盘上。
他急忙把沙盘放下,然后退在一旁,看着那群人全无架子,不顾身份的挤作了一团,指着沙盘热火朝天的讨论了起来。有了郭成建的解释,宋隐之知道了这些人的身份,并且也能听懂这些人在讨论什么了。
除了总督府辖下的官员,这些人多半都是海商,或者可以称之为殖民者,他们为了财富和贡献度而来,他们的船里面没有财货,只有人,和兵器,以及工具。
他们带来的人当中,最多的就是私兵,这些私兵是他们从各种途径招募而来的,出身都不怎么上得了台面。不过这也正常,城管大队还是总督府的正规部队呢,出身不一样很糟糕?山贼、土匪、地痞,大明的祸害前所未有的集中了起来,不得不说,这也是很壮观的。
除了私兵,他们还带了一些会伺候庄稼的田间老农,还有一部分是工匠,主要以木匠为主,其他的工匠也各有一些,就是没有铁匠。
宋隐之知道原因,大明如今的冶炼技术极为高超,所以,商人们更愿意直接花钱从铸铁厂买进现成的,而不是自己雇人花钱打造。前者省钱又省力,关键是工具武器的质量还都很好,比自己动手方便多了。
之所以带了这样的团队,是因为商人们接下来要在吕宋建设殖民点,也就是农庄。用贡献度可以换取土地,占下来的土地也可以拿出来换贡献度,私兵就是干这个用的,等土地分配好之后,那些农人、工匠就派上用场了。
所以,那些商人争的面红耳赤的,为的就是争一条好的进兵的路线。
吕宋虽然很大,可却有近七成的土地是山地,只有沿河的土地是平地,而且又很肥沃,何况,沿河进军,运送补给也方便,和总督府的大军�
甚至连那位总督的身份,也被他猜对了,对方果然是海商出身,转职至今,王总督这个华丽,在从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转身,一共也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已。
和当年许柴佬那样的有名无实的总督不一样,这位王总督麾下是有兵的,而且还有数万之众。虽然名字古怪了些,但那三万城管,是实实在在的从属于总督府,代表大明朝廷的威严的。
除了城管大队,海上还有一支从属于总督府的水师,比起由世家、商人们集结起来的这支大舰队,那支水师的船舰要少上很多,但是,水师的实力却是远胜。
因为其中的船舰都是新型船,采用最新的武器装备,接受那位旧曰的广东水师梁总兵的指挥,直接听命于总督府。有权有兵,这样的总督,比起中原的封疆大吏也不差多少了,正常情况下,又岂能轮到一个出身贱藉者担当?
听着郭成建对大明,对总督府的介绍,宋隐之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千念百转间,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之前做的规划和决定,似乎有些仓促了。若是放在四年前,能归籍返乡,已经是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了,可换在当下,却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
难怪听到自己的要求后,王总督会是那么一副神情呢,而阮四说了一半的话,好像也与此有关,那家伙好像有些想法,很可能还是于双方都有利的,要不要再寻到阮四,与他商议一番呢?或者向郭从事问询一番?
这位年轻的幕僚姓子随和,而且还很稳重,应该是个商量事情的好对象。计较已定,他就待开口相询,可一抬头间,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甲板上了,总督王海等一干人都起身迎了上来,视线都集中在他手中的沙盘上。
他急忙把沙盘放下,然后退在一旁,看着那群人全无架子,不顾身份的挤作了一团,指着沙盘热火朝天的讨论了起来。有了郭成建的解释,宋隐之知道了这些人的身份,并且也能听懂这些人在讨论什么了。
除了总督府辖下的官员,这些人多半都是海商,或者可以称之为殖民者,他们为了财富和贡献度而来,他们的船里面没有财货,只有人,和兵器,以及工具。
他们带来的人当中,最多的就是私兵,这些私兵是他们从各种途径招募而来的,出身都不怎么上得了台面。不过这也正常,城管大队还是总督府的正规部队呢,出身不一样很糟糕?山贼、土匪、地痞,大明的祸害前所未有的集中了起来,不得不说,这也是很壮观的。
除了私兵,他们还带了一些会伺候庄稼的田间老农,还有一部分是工匠,主要以木匠为主,其他的工匠也各有一些,就是没有铁匠。
宋隐之知道原因,大明如今的冶炼技术极为高超,所以,商人们更愿意直接花钱从铸铁厂买进现成的,而不是自己雇人花钱打造。前者省钱又省力,关键是工具武器的质量还都很好,比自己动手方便多了。
之所以带了这样的团队,是因为商人们接下来要在吕宋建设殖民点,也就是农庄。用贡献度可以换取土地,占下来的土地也可以拿出来换贡献度,私兵就是干这个用的,等土地分配好之后,那些农人、工匠就派上用场了。
所以,那些商人争的面红耳赤的,为的就是争一条好的进兵的路线。
吕宋虽然很大,可却有近七成的土地是山地,只有沿河的土地是平地,而且又很肥沃,何况,沿河进军,运送补给也方便,和总督府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