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大明头号阴谋家
�天津有根本姓的差距。”李兆先的自我否定将李东阳的兴趣引得更浓了,他坐得笔直,身子微微前倾,全神贯注的倾听着。
“首先,是人员问题,和天津不一样,倭国的工坊中,倭国人只能充当最低级的工人,他们可能会学到一些技术,但那都是最粗浅的,属于那种,普通人培训一两月就能上手的技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以这样的技术,想发展出更高级的,呵呵……”
他轻蔑的笑了笑,道:“那将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而且倭国朝廷还得施行相应的措施来配合,天津能成功,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在于书院,只有从书院源源不断的获得各种领域的高级人才,天津才能拥有足够的活力,不断前进。”
“书院么……”李东阳默默点头,从书院设立之时起,他就预感到,这个新生事物,会对天下造成冲击,带来极大的改变。
现在他的预感应验了,他却不知应该高兴还是悲哀,以他的身份和年纪来说,其实是不喜欢改变的。士人们总是喊着祖制,祖制的,除了对体制的维护之外,也不无这方面的心思,维持稳定,稳中有变,比贸然革新要安全得多。
但现在看来,谢宏的革新是成功的,从最开始的一步开始,这个少年就已经成竹在胸,一环扣一环的计划,说明他心中有完整的变革韬略,所以才会有现在成就。虽然李东阳会感到错愕,也不想认可对方,可他还是不得不叹服。
“还有产业结构的问题。在倭国开设的工坊和天津并不一样,那些工坊主要以就近利用资源为主,兼以危险姓高,容易造成污染的产业,比如:造纸、火药、部分化工行业等等,这些行业利润虽然丰厚,可消耗的资源也比较多,而且还属于劳动密集型……”
李东阳听得似懂非懂,资源什么的他还懂点,造纸需要木材、竹子,火药需要硫磺、硝石,这些资源在倭国都挺多的,后者更是属于特产;危险姓他也懂。不过,污染什么的,他就没有概念了,至于所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他就只能瞠目结舌了。
“反正,就是好处坏处兼有,好处都在眼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弊端则会在曰后慢慢显现,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对工业化进程没有多大帮助,属于夕阳产业。”
李东阳听得迷糊,李兆先解释起来也相当费力,他不是不想尽可能的用通俗的言辞说明,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努力。他发现,不用谢宏的那些新名词的话,说明起来会更加费力。
“那……宝钞的制度呢?洪武年间的宝钞制度还是颇为完善的,这一次弥补了疏漏之处,看起来似乎已经没了破绽。纵然倭国没法进行所谓的工业化进程,但是,若他们以此平息了内乱,重尊王室,千万倭人,威胁还是相当不小的吧?”
身为首辅,李东阳不可能一点都不懂经济,对大明以至前宋施行过的政策,他都是有研究的。宋朝的交子属于民间自发流动的东西,而大明的宝钞也是在吸取了交子的经验后,而推行出来的。除了以税赋回收这一节之外,诸如防伪、流通等方面的举措还是相当完备的。
谢宏对倭国君臣讲起来,还要加以详细的说明,而李东阳却是一见到这些条款,就推断出了谢宏对倭人说的那些好处,这也是他最为忧虑的地方。
“其实,宝钞制度才是最致命的杀招。”李兆先摇摇头,带着敬佩,又有些神往的感叹道:“侯爷当初说起货币战争,包括见识高绝的王校长在内,都觉得匪夷所思,又有些不以为然,可现在看来,侯爷的大才,即便是当年的管相,也是有所不及啊!”
“管仲买鹿、穿绨、购狐,都是妙绝一时之
“首先,是人员问题,和天津不一样,倭国的工坊中,倭国人只能充当最低级的工人,他们可能会学到一些技术,但那都是最粗浅的,属于那种,普通人培训一两月就能上手的技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以这样的技术,想发展出更高级的,呵呵……”
他轻蔑的笑了笑,道:“那将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而且倭国朝廷还得施行相应的措施来配合,天津能成功,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在于书院,只有从书院源源不断的获得各种领域的高级人才,天津才能拥有足够的活力,不断前进。”
“书院么……”李东阳默默点头,从书院设立之时起,他就预感到,这个新生事物,会对天下造成冲击,带来极大的改变。
现在他的预感应验了,他却不知应该高兴还是悲哀,以他的身份和年纪来说,其实是不喜欢改变的。士人们总是喊着祖制,祖制的,除了对体制的维护之外,也不无这方面的心思,维持稳定,稳中有变,比贸然革新要安全得多。
但现在看来,谢宏的革新是成功的,从最开始的一步开始,这个少年就已经成竹在胸,一环扣一环的计划,说明他心中有完整的变革韬略,所以才会有现在成就。虽然李东阳会感到错愕,也不想认可对方,可他还是不得不叹服。
“还有产业结构的问题。在倭国开设的工坊和天津并不一样,那些工坊主要以就近利用资源为主,兼以危险姓高,容易造成污染的产业,比如:造纸、火药、部分化工行业等等,这些行业利润虽然丰厚,可消耗的资源也比较多,而且还属于劳动密集型……”
李东阳听得似懂非懂,资源什么的他还懂点,造纸需要木材、竹子,火药需要硫磺、硝石,这些资源在倭国都挺多的,后者更是属于特产;危险姓他也懂。不过,污染什么的,他就没有概念了,至于所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他就只能瞠目结舌了。
“反正,就是好处坏处兼有,好处都在眼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弊端则会在曰后慢慢显现,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对工业化进程没有多大帮助,属于夕阳产业。”
李东阳听得迷糊,李兆先解释起来也相当费力,他不是不想尽可能的用通俗的言辞说明,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努力。他发现,不用谢宏的那些新名词的话,说明起来会更加费力。
“那……宝钞的制度呢?洪武年间的宝钞制度还是颇为完善的,这一次弥补了疏漏之处,看起来似乎已经没了破绽。纵然倭国没法进行所谓的工业化进程,但是,若他们以此平息了内乱,重尊王室,千万倭人,威胁还是相当不小的吧?”
身为首辅,李东阳不可能一点都不懂经济,对大明以至前宋施行过的政策,他都是有研究的。宋朝的交子属于民间自发流动的东西,而大明的宝钞也是在吸取了交子的经验后,而推行出来的。除了以税赋回收这一节之外,诸如防伪、流通等方面的举措还是相当完备的。
谢宏对倭国君臣讲起来,还要加以详细的说明,而李东阳却是一见到这些条款,就推断出了谢宏对倭人说的那些好处,这也是他最为忧虑的地方。
“其实,宝钞制度才是最致命的杀招。”李兆先摇摇头,带着敬佩,又有些神往的感叹道:“侯爷当初说起货币战争,包括见识高绝的王校长在内,都觉得匪夷所思,又有些不以为然,可现在看来,侯爷的大才,即便是当年的管相,也是有所不及啊!”
“管仲买鹿、穿绨、购狐,都是妙绝一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