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见招拆招,一并解决
�被末代皇帝崇祯、被嘉靖……嗯,首开纪录的当然是明武宗朱厚照。
文臣只知道,现在第一个打破规矩的是谢宏,尽管当时他手里拿着圣旨……不过鬼才会相信他是奉旨打人呢!皇帝再无聊,他也不会喊什么打得他妈妈都认不出来这样无稽的话吧?
“贤侄,你打那孙松实在有些孟浪……”这话题是曾鉴提起的,他又是规劝道。石文义是武官,打了也就打了,那孙松却是科举正途出身的,以后恐怕还会有麻烦。
“小侄也是一时冲动,情非得已了。”谢宏赔笑道。出门之前,曾鉴倒是嘱咐过他,尽量不要乱来,可是谢宏要立威,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够狠够疯狂才能立威,就是要打文官才能吓住人,谢宏恨恨的想到:要不是刘大夏官儿太大,也要揪出来打一顿才好,不过没关系,可以先记着,以后再说。
曾鉴看出他的口不对心,也是苦笑着摇摇头,他觉得这是谢宏年轻气盛,也不再劝,心里安慰自己道:不论如何,谢贤侄总算没把刘东山揪出来打一顿,事情还不至于不可收拾,只不过手尾更多些就是了。
士人出身的文臣当然不会象谢宏这么不守规矩,相互之间的争斗却是完全遵循这条原则的。只要是官场上的仇恨,就只能点到为止,罢官去职就是底线,除非是私仇,那倒是另当别论。
所以,李东阳对付不了曾鉴,因为曾鉴距离致仕只有半步之遥了,他若是苦苦相逼,反倒显得没了气度。这点,曾鉴也是心知肚明,这时也原原本本的讲给了谢宏。
“原来如此。”谢宏恍然大悟,潜规则这玩意还真是无处不在啊!我说那个孙松临挨揍之前,喊那么大声干嘛呢?唉,只可惜哥不懂这个,知道了也不会遵行,哥是手艺人,不是士大夫,守士大夫的规则干吗?
“那就没关系了。”谢宏松了一口气,道:“伯父您的指点就是最大的帮助了,何况又提供了这许多人手?至于朝中的动向,只要不是他们孤注一掷,其他都不要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谢宏最担心的就是文臣起兵搞清君侧的行动,边军再勇猛,终究只有一千人,而且还没法进宫,就算可以也无法分守两处。如果文臣真的动员京营甚至御马监,那无论如何他也抵挡不了,这是硬件实力,不是他想几个点子就能解决的。
要不是曾鉴给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弊,谢宏真就不敢放手施为。何况,通过曾鉴,他还了解了朝臣的行事规律,更有对其中的重要人物的分析,这样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卧底什么的,本来就是谢宏随口乱说,开玩笑的。
“以老夫观之,刘东山应该确实有了发现,而李西涯也应该会折返回去,几人商议之下,也不会没有个章程,贤侄你不可不防。”曾鉴见他不在意,又是告诫道。
几个阁臣不是好相与的,老人生怕谢宏轻敌之下,把刚有起色的局面给葬送了。
“伯父放心。”谢宏敛了笑容,肃容解释道:“朝臣会用的手段无非那么几种,可他们既然见识了小侄的疯狂,再出手前,自然会慎重很多。身份高的自然不会随便出手,就算出手,想必也只是在幕后谋划罢了。”
他伸出三根手指,道:“既然不知彼,那么小侄就从自身说起。小侄这边,可供他人下手的目标,也只有三个:一个是小侄这衙门,一个是宫里,一个就是前门大街了。”
“这衙门么……”谢宏屈起一根手指,傲然道:“不用说,伯父也知道,应该没人敢于靠近了,人都是怕死的。”
曾鉴点点头,倒是董平有些惊异,�
文臣只知道,现在第一个打破规矩的是谢宏,尽管当时他手里拿着圣旨……不过鬼才会相信他是奉旨打人呢!皇帝再无聊,他也不会喊什么打得他妈妈都认不出来这样无稽的话吧?
“贤侄,你打那孙松实在有些孟浪……”这话题是曾鉴提起的,他又是规劝道。石文义是武官,打了也就打了,那孙松却是科举正途出身的,以后恐怕还会有麻烦。
“小侄也是一时冲动,情非得已了。”谢宏赔笑道。出门之前,曾鉴倒是嘱咐过他,尽量不要乱来,可是谢宏要立威,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够狠够疯狂才能立威,就是要打文官才能吓住人,谢宏恨恨的想到:要不是刘大夏官儿太大,也要揪出来打一顿才好,不过没关系,可以先记着,以后再说。
曾鉴看出他的口不对心,也是苦笑着摇摇头,他觉得这是谢宏年轻气盛,也不再劝,心里安慰自己道:不论如何,谢贤侄总算没把刘东山揪出来打一顿,事情还不至于不可收拾,只不过手尾更多些就是了。
士人出身的文臣当然不会象谢宏这么不守规矩,相互之间的争斗却是完全遵循这条原则的。只要是官场上的仇恨,就只能点到为止,罢官去职就是底线,除非是私仇,那倒是另当别论。
所以,李东阳对付不了曾鉴,因为曾鉴距离致仕只有半步之遥了,他若是苦苦相逼,反倒显得没了气度。这点,曾鉴也是心知肚明,这时也原原本本的讲给了谢宏。
“原来如此。”谢宏恍然大悟,潜规则这玩意还真是无处不在啊!我说那个孙松临挨揍之前,喊那么大声干嘛呢?唉,只可惜哥不懂这个,知道了也不会遵行,哥是手艺人,不是士大夫,守士大夫的规则干吗?
“那就没关系了。”谢宏松了一口气,道:“伯父您的指点就是最大的帮助了,何况又提供了这许多人手?至于朝中的动向,只要不是他们孤注一掷,其他都不要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谢宏最担心的就是文臣起兵搞清君侧的行动,边军再勇猛,终究只有一千人,而且还没法进宫,就算可以也无法分守两处。如果文臣真的动员京营甚至御马监,那无论如何他也抵挡不了,这是硬件实力,不是他想几个点子就能解决的。
要不是曾鉴给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弊,谢宏真就不敢放手施为。何况,通过曾鉴,他还了解了朝臣的行事规律,更有对其中的重要人物的分析,这样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卧底什么的,本来就是谢宏随口乱说,开玩笑的。
“以老夫观之,刘东山应该确实有了发现,而李西涯也应该会折返回去,几人商议之下,也不会没有个章程,贤侄你不可不防。”曾鉴见他不在意,又是告诫道。
几个阁臣不是好相与的,老人生怕谢宏轻敌之下,把刚有起色的局面给葬送了。
“伯父放心。”谢宏敛了笑容,肃容解释道:“朝臣会用的手段无非那么几种,可他们既然见识了小侄的疯狂,再出手前,自然会慎重很多。身份高的自然不会随便出手,就算出手,想必也只是在幕后谋划罢了。”
他伸出三根手指,道:“既然不知彼,那么小侄就从自身说起。小侄这边,可供他人下手的目标,也只有三个:一个是小侄这衙门,一个是宫里,一个就是前门大街了。”
“这衙门么……”谢宏屈起一根手指,傲然道:“不用说,伯父也知道,应该没人敢于靠近了,人都是怕死的。”
曾鉴点点头,倒是董平有些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