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反噬
�家伙和那些高大的东北军沟通的耳朵口舌。

  “那个东北军的连长说,鬼子正常前进的时候,斥候会派到两翼五百米,所以一般打伏击埋伏都要离开路边超过七百米。可不是咱们在老家打土匪,就趴在路边上那么简单……”老秦在给他的老乡们讲解着东北军的布置。

  五十一军是正宗的东北军嫡系,他们当中受过日军训练的人占了大多数,还有曾经在东三省沦陷后一度参加抗联和鬼子作战的人,对鬼子的一般情况是最熟悉的。

  伏击阵地只设在公路的一边,因为觉得不可能全歼鬼子,怕收拢不了部队。他们的伏击阵地离公路只有三百米,因为他们赌了:鬼子前锋已经进了明光,他们后续的部队不会再那么把斥候放那么远,毕竟雪天走在荒野山地上也太艰难了。如果不是看着这支东北军先遣部队的火力配备这么强,如果不是想着有这样近距离的伏击机会,苏祖磬的意思是就不打了;当然距离近了撤退也难些,这就要更加谨慎。

  “记住,步枪手只开一枪,然后就不要乱开火了……”排班长一级的军官反复在战壕里叮嘱士兵。第一枪打的时候,完全是按照测距安排的排枪射击,雪天里两百五十米外已经看不见人了,这一枪是趁鬼子队形没散开之前来一次集中火力狙杀。然后步枪手就要把准星瞄着那些会被扑上来的鬼子当掩体的地方,在视线范围内打击反扑的敌人。鬼子在被第一轮火力袭击后是不可能那么快他们的,只要第二枪不开,鬼子只能大约判断到机枪火力点而不可能找到大多数步兵阵地。但是鬼子会他们的存在,会更加不敢反攻,然后大家就要相机撤退了……

  这是叼一口就跑的伏击,主力是机枪连和炮兵连,其他参加作战的战士都是配角,至于成果怎样就要赌鬼子的行进队形了;如果他们继续保持攻击前进队形而不是行军队形那大家就只能取消伏击第一溜之大吉。

  从九一八事变后,大家就一心想和鬼子痛快地拼一场,但是当战斗来临的时候,却依然是那么的忐忑差距摆在那:占尽了地利已经把战斗力发挥到极致,全军不要命地拼,但是桂军的一个师却在一天一夜之间打光了。面对一个鬼子旅团,实际上只是和一个联队作战——一直到最后他们都没除了六十五步兵联队外的其他鬼子番号,一切说明双方的实力对比还是很悬殊。万一被袭击的鬼子不像他们想得那么保守谨慎,万一鬼子全线反击呢?从苏祖磬、于学道到潜伏在雪野中的官兵,没有一个人不紧张,不担心……

  这是于学道和苏祖磬共同商量出来的作战计划:一个师的惨烈殉国让大家很清楚不能和鬼子硬来了,但是同样是一个师的牺牲又让国军官兵们咽不下这口气,总想捞回点。就这样他们甘冒奇险:鬼子进入明光的部队不多,当他们后路被断后一定不会第一反攻而是固守待援,特别是他们国军部队有大炮后更应该会保守。至于从张八山的鬼子大概也不敢冒险攻击,毕竟和桂军打的那一仗他们的损失也必定很大,在完全不国军实力的时候,面对一片雪茫茫时应该不敢贸然乱来。只要这一仗能够消灭一百几十个鬼子就算出了口气了;只要这一仗能够让鬼子以为面前又是一支大部队,不敢贸然前进让老百姓有足够过河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要是鬼子展开了队形,咱们真的一枪不发就走人吗不跳字。老覃一边向桂军的弟兄转述着军令,一边悄悄问他身边的东北军连长。这个连长姓秦,和老覃说了半天才搞清楚两人其实不同姓。

  “以前在东北沦陷的时候,我参加抗联打过一段,弟兄们总是管不住,不论鬼子队形、多少人都打,结果经常是干掉人家几个斥候,整支队伍被吃掉……”秦连长讲得很平静,但大家从他故意看向远方的眼神中已经感觉到这个老兵其实一直在后悔,一直放不下那些战死的弟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