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受死
�说不上来了。因为此刻站在他面前的,正是那个剑眉朗目,器宇不凡的年轻人——慧灵。
想不到暗中捣鬼之人果然是他,自己千算万算,也没料到这孩子的能力竟已强大到了这等地步,并且还聚集了一支如此恐怖的魔鬼军队。此人也当真是心狠手辣,自己明明是他的恩人,他却翻过头来偷袭自己。看来天下最为害人之事莫过于仁慈之心,倘若自己的性格没有变化,又岂容这黄口小儿在这里撒野?
那日松见到真的九隆冲进墓室,赶忙连滚带爬地挨到九隆的脚边,一边拽着九隆的衣角潸潸落泪,一边有气无力地颤声说道:“王上,罪臣中计,那魙齿……那魙齿……王上快走,别让这贼子羞辱了您。”
九隆心知今日劫数难逃,反而不再像此前那样惶恐无措。他对着那日松淡淡一笑:“罢了,你我命该如此,强违天意也是徒然。我因受了普兹阿萨的欺骗,自此便成了惊弓之鸟。这些年我一直在防范于你,想不到你竟如此的忠义,好好好,我为你送命,也算不枉了。”
慧灵一直站在旁边冷眼观瞧,待君臣二人说了一番话之后,他才冷笑了几声,随后便一揖到地,口称:“晚辈见过九隆尊长。”
九隆受不了他那虚情假意的嘴脸,明知今日必死无疑,也就不愿和在他言语上作什么周旋。冷哼一声,斜睨着他道:“慧灵,你既已攻我城池杀我子民,就不必再跟我这般客气了。我来问你,你此番前来意欲何为?”
慧灵笑曰:“也罢,那我便直言相告了。自上次辞别尊驾,我便隐于山野间潜心修行。不过尊驾却似乎对我另有图谋,竟派来三名刺客跟踪我夫妻二人。好在我命不该绝,及时发现了此事,并将那三人远远诱开,用巧计诛之,如若不然,恐怕我早已化作剑下亡魂了。”
九隆心道,我派去的三人哪里是什么刺客?若真是有意杀你,又岂能容你活到今日?只不过这等末节辩驳与否都无关痛痒,他愿意怎么想就随他去吧。
慧灵续道:“素闻九隆王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我杀了你麾下三人,这梁子就注定是结上了。为护我妻子平安,我只得不辞而别,让她无法随我涉险。但那唯一的一块魇魄石,我却在临行之际留给了她。因此,我再次返回尊驾的领地,并趁人不备盗取了魔石。随后我远寻秘境,招兵买马,为的就是有一日能壮大势力,迎接尊驾的大举来袭。因为我心中甚是清楚,以尊驾的睿智,必然能猜出我就是那盗石之人。以你残暴的秉性,又岂会放我一马不报此仇呢?”
九隆怒道:“一派胡言!我从未对你用过一兵一卒,我不去攻你,你却来打我,你这讲的是什么道理?”
慧灵答道:“不错,尊驾的确没有发兵讨我,或许是因为我疆域太小,名声不响的缘故,尊驾始终都不知道我隐居于何方。但我既已立国,就势必要发展壮大,有尊驾这一大患总在威胁着我,我的大计也因此受制良多。我整日都担心尊驾的大军从天而降,当真叫我寝食难安,无时无刻都不敢放松警惕。兵法有云:‘先则胜,迟则殆。’倒不如我抢先发兵,攻尊驾个措手不及,也可就此除却我最大的隐忧。”
听慧灵言罢,九隆当真是感慨万千,想不到这一切都源于自己许多年前的口碑和声誉。慧灵自然不知自己已由暴戾转变为仁善,他因畏惧自己举兵讨伐,这才想出毒计先发制人。这样的结果看似是机缘巧合,但其中却暗含着必然与定数。
九隆忽地想起一事,逐开口问道:“此前闻听你曾送来贡品无数,莫非这也是你的缓兵之计?”
慧灵笑道:“不错,我送厚礼无数,意在祈求尊驾的宽恕。但连等数载都不见尊驾的回复,我知道尊驾依然�
想不到暗中捣鬼之人果然是他,自己千算万算,也没料到这孩子的能力竟已强大到了这等地步,并且还聚集了一支如此恐怖的魔鬼军队。此人也当真是心狠手辣,自己明明是他的恩人,他却翻过头来偷袭自己。看来天下最为害人之事莫过于仁慈之心,倘若自己的性格没有变化,又岂容这黄口小儿在这里撒野?
那日松见到真的九隆冲进墓室,赶忙连滚带爬地挨到九隆的脚边,一边拽着九隆的衣角潸潸落泪,一边有气无力地颤声说道:“王上,罪臣中计,那魙齿……那魙齿……王上快走,别让这贼子羞辱了您。”
九隆心知今日劫数难逃,反而不再像此前那样惶恐无措。他对着那日松淡淡一笑:“罢了,你我命该如此,强违天意也是徒然。我因受了普兹阿萨的欺骗,自此便成了惊弓之鸟。这些年我一直在防范于你,想不到你竟如此的忠义,好好好,我为你送命,也算不枉了。”
慧灵一直站在旁边冷眼观瞧,待君臣二人说了一番话之后,他才冷笑了几声,随后便一揖到地,口称:“晚辈见过九隆尊长。”
九隆受不了他那虚情假意的嘴脸,明知今日必死无疑,也就不愿和在他言语上作什么周旋。冷哼一声,斜睨着他道:“慧灵,你既已攻我城池杀我子民,就不必再跟我这般客气了。我来问你,你此番前来意欲何为?”
慧灵笑曰:“也罢,那我便直言相告了。自上次辞别尊驾,我便隐于山野间潜心修行。不过尊驾却似乎对我另有图谋,竟派来三名刺客跟踪我夫妻二人。好在我命不该绝,及时发现了此事,并将那三人远远诱开,用巧计诛之,如若不然,恐怕我早已化作剑下亡魂了。”
九隆心道,我派去的三人哪里是什么刺客?若真是有意杀你,又岂能容你活到今日?只不过这等末节辩驳与否都无关痛痒,他愿意怎么想就随他去吧。
慧灵续道:“素闻九隆王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我杀了你麾下三人,这梁子就注定是结上了。为护我妻子平安,我只得不辞而别,让她无法随我涉险。但那唯一的一块魇魄石,我却在临行之际留给了她。因此,我再次返回尊驾的领地,并趁人不备盗取了魔石。随后我远寻秘境,招兵买马,为的就是有一日能壮大势力,迎接尊驾的大举来袭。因为我心中甚是清楚,以尊驾的睿智,必然能猜出我就是那盗石之人。以你残暴的秉性,又岂会放我一马不报此仇呢?”
九隆怒道:“一派胡言!我从未对你用过一兵一卒,我不去攻你,你却来打我,你这讲的是什么道理?”
慧灵答道:“不错,尊驾的确没有发兵讨我,或许是因为我疆域太小,名声不响的缘故,尊驾始终都不知道我隐居于何方。但我既已立国,就势必要发展壮大,有尊驾这一大患总在威胁着我,我的大计也因此受制良多。我整日都担心尊驾的大军从天而降,当真叫我寝食难安,无时无刻都不敢放松警惕。兵法有云:‘先则胜,迟则殆。’倒不如我抢先发兵,攻尊驾个措手不及,也可就此除却我最大的隐忧。”
听慧灵言罢,九隆当真是感慨万千,想不到这一切都源于自己许多年前的口碑和声誉。慧灵自然不知自己已由暴戾转变为仁善,他因畏惧自己举兵讨伐,这才想出毒计先发制人。这样的结果看似是机缘巧合,但其中却暗含着必然与定数。
九隆忽地想起一事,逐开口问道:“此前闻听你曾送来贡品无数,莫非这也是你的缓兵之计?”
慧灵笑道:“不错,我送厚礼无数,意在祈求尊驾的宽恕。但连等数载都不见尊驾的回复,我知道尊驾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