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帽子问题
>
  这一次,王学平注意到了,张运高也学着何子江的样,称呼他老板了。

  如果是关于提拔杨正华这事。王学平倒也可以理解,上一次,孟秋兰曾经和他商量过,他也同意姓杨的去县经委任党委书记兼常务副

  任。

  “嗯,运高,到了开会时间,记得提醒我”。王学平低下头,继续看摆在桌面上的文件。

  张运高小声说:“好的,十点差十分,我会过来提醒您的”。说完话。转身离开了县长办公室。

  关于杨正华的问题,孟秋兰在大面上确实和王学平商量过,可是,她这么着急地想要提拔杨正华,却引起了王学平的高度警觉。

  看样子,杨正华在孟秋兰的心目中,还是有些地位的,不然,她不至于连书记办公会这道例行程序都省略了。

  当然了,在天朝的官场上,书记办公会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前提是,县委书记和县长有尖锐的矛盾。

  一、二把手闹意见,三四五六七八把手,才好从中浑水『摸』鱼,大捞政治好处。

  不管是书记办公会也好,还是县委常委会也罢,只要书记和县长统一了认识,别的副手没面反对。这就是天朝的政坛现实。上面一直强调要领导班子要团结,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指党委和『政府』的一号领导要团结。

  可是,吊诡的是,上级组织安排书记和县长职权范围的时候却偏偏做出了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特殊安排。

  这就好比满清时代的总督和巡抚。一管军政,一管民政,互不统属。都只对朝廷负责。

  这种莫名其妙的人事制度安排。先天『性』就不是按照讲团结的逻辑来确立的,其核心要点,就在于制衡。

  所谓的班子团结,不过是骗人的把戏罢了。王学平在前世也活了几十年,他就没听说过党政领导真正地『尿』到一个壶里的这种稀罕事!

  花了大约一个小时,王学平把手头的紧急公文批阅完毕,一一放进了桌面上的绿『色』文件篓。

  王学平的桌面上有三种文件篓。红『色』,绿『色』和蓝『色』。红『色』代表的是必须马上处理的紧急的公文,绿『色』是已经处理过的文件,蓝『色』则是普通待批公文。

  经过王学平批示的公文,由何子江复印之后,再转交给县府办的相关部门下发到各个乡镇以及县里的各全部委办局。

  十点差十分,张运高十分准时敲响了王学平办公室的房门,走到桌边。轻声提醒道:“老板,开会时间到了!”

  王学平从文件堆里,抬起头,说:“好,我知道了!”伸手按响了安在秘书办公室的召唤铃。

  何子江正在接待一位在门外等了很久的乡长,听了王学平的召唤。马上站起身,对那个乡长说:“老板估计要出去了,你过几天再来吧。”

  按照王学平的嘱咐,何子江必须对来求见的局长主任们做好初步把关的工作。

  这倒不是王学平故意拿架子耍官威,主要是有些人来了之后,压根就不谈正事,满嘴都是恭维的颂词。[]领导275

  王学平特别腻味这种官僚主义的作风,于是,秘书何子江就成了一个必要的缓冲地带,也可以说成走过滤器。

  何子江收拾好桌面上的文件。带到了他的秘书办公室去复印,并整理分类,王学平则手里捧着茶杯,肋下夹着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