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3 章
��天就踏平楚国,但是你不觉得他那番关于一统大业和天下的论述很有意思吗如果南方七郡遭了灾,我们远征时吃什么走,上他家找他去!”
顾长风万没有想到昨天自己才骂“武夫当道”,今天玉旒云和石梦泉就来拜访他早晨到衙门里去,遭尽了白眼,陈清远很明白地跟他说:“玉旒云是皇上跟前的第一红人,又是个小心眼儿的。你敢指名道姓地骂她,哼,我看你还是趁早告老还乡,免得留在户部累人害物。”顾长风一怒之下回家准备写死谏书,不想才铺开了纸,玉旒云和石梦泉就上门了。两个人连随从也没带,便装而来,就像是两个国子监的年轻学生似的。顾长风见他们对自己又温和有礼,一时竟摸不着头脑。
“我是特地来听听顾侍郎对于治蝗有何高见。”玉旒云道,“我很好奇哪!”
既然是谈关乎民生的正事,顾长风就晓得怎么回答:“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五行之沴,地气为之也怒剑龙吟。水不润下,火不炎上,木不曲直,金不从革,稼穑不成,谓之失性。失性则灾异生。将军所问之蝗灾,即属水失其性。”
玉旒云点点头,又问:“那么水何故失其性”
顾长风看了她一眼,道:“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
玉旒云皱起了眉头:“照这样说,凡遇灾异,只要祭祀求神就能解决,还要你们这些朝廷大臣做什么”
顾长风一愕,面上露上一丝笑意,道:“本来以五行论灾异,是史家之笔。而后世数术之士兴,而为灾异之学者务极其说,至举天地万物动植,无大小,皆推其类而附之于五物,曰五行之属。谓人禀五行之全气以生,故于物为最灵。其余动植之类,各得其气之偏者,其发为英华美实、气臭滋味、羽毛鳞介、文采刚柔,亦皆得其一气之盛。至其为变怪非常,失其本性,则推以事类吉凶影响,其说尤为委曲繁密说穿了是一句话,强词夺理。”
这下玉旒云也忍不住笑了。
顾长风又接着道:“只是,王者之有天下,应顺天地以治人,取材于万物以足用。若政得其道,而取不过度,则天地顺成,万物茂盛,而民以安乐,谓之至治。反之,若政失其道,用物伤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则天地之气沴,三光错行,阴阳寒暑失节……”
“这说法就不是强词夺理”玉旒云不解。
“将军请听顾某说完。”顾长风合上书册,“天人相感,不是字面的解释。这所谓的天,是道,乃是人力所不可违抗。将军试想,大青河发源于雪山,自西向东而入海,将军能使她逆流吗”
玉旒云想了想,道:“虽不可逆流,但史上曾有记载,在攻打紫印关的时候,太祖皇帝在大青河上筑起一道水坝,使……”
“使冀州段河水逆流,将军好记性。”顾长风打断,“可逆流的结果是什么呢紫印关攻下了,但冀州被水所淹,葬身洪水的百姓不计其数。河畔的叠翠山山体下滑,洪水由隘口处流出,又淹没了魏州。更加,大青河从此改了道,几乎年年在冀州段和魏州段泛滥,朝廷每年都要征发大量民夫修筑堤防,耗费人力、财力无数。”
玉旒云和石梦泉互望了一眼:素来只关心用兵的他们,从没有想到紫印关之战的后果。
“今日将军来问蝗灾,也是同样的道理。”顾长风又取出了一册书,乃是一本樾国的图志。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给玉旒云和石梦泉看:“南方七郡在大青河畔,太祖皇帝立国之初只有三郡,是大片的草场,北部边缘为森林。后来太祖皇帝奖励农耕,那里的百姓就弃牧而农,并且砍伐焚烧森
顾长风万没有想到昨天自己才骂“武夫当道”,今天玉旒云和石梦泉就来拜访他早晨到衙门里去,遭尽了白眼,陈清远很明白地跟他说:“玉旒云是皇上跟前的第一红人,又是个小心眼儿的。你敢指名道姓地骂她,哼,我看你还是趁早告老还乡,免得留在户部累人害物。”顾长风一怒之下回家准备写死谏书,不想才铺开了纸,玉旒云和石梦泉就上门了。两个人连随从也没带,便装而来,就像是两个国子监的年轻学生似的。顾长风见他们对自己又温和有礼,一时竟摸不着头脑。
“我是特地来听听顾侍郎对于治蝗有何高见。”玉旒云道,“我很好奇哪!”
既然是谈关乎民生的正事,顾长风就晓得怎么回答:“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五行之沴,地气为之也怒剑龙吟。水不润下,火不炎上,木不曲直,金不从革,稼穑不成,谓之失性。失性则灾异生。将军所问之蝗灾,即属水失其性。”
玉旒云点点头,又问:“那么水何故失其性”
顾长风看了她一眼,道:“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
玉旒云皱起了眉头:“照这样说,凡遇灾异,只要祭祀求神就能解决,还要你们这些朝廷大臣做什么”
顾长风一愕,面上露上一丝笑意,道:“本来以五行论灾异,是史家之笔。而后世数术之士兴,而为灾异之学者务极其说,至举天地万物动植,无大小,皆推其类而附之于五物,曰五行之属。谓人禀五行之全气以生,故于物为最灵。其余动植之类,各得其气之偏者,其发为英华美实、气臭滋味、羽毛鳞介、文采刚柔,亦皆得其一气之盛。至其为变怪非常,失其本性,则推以事类吉凶影响,其说尤为委曲繁密说穿了是一句话,强词夺理。”
这下玉旒云也忍不住笑了。
顾长风又接着道:“只是,王者之有天下,应顺天地以治人,取材于万物以足用。若政得其道,而取不过度,则天地顺成,万物茂盛,而民以安乐,谓之至治。反之,若政失其道,用物伤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则天地之气沴,三光错行,阴阳寒暑失节……”
“这说法就不是强词夺理”玉旒云不解。
“将军请听顾某说完。”顾长风合上书册,“天人相感,不是字面的解释。这所谓的天,是道,乃是人力所不可违抗。将军试想,大青河发源于雪山,自西向东而入海,将军能使她逆流吗”
玉旒云想了想,道:“虽不可逆流,但史上曾有记载,在攻打紫印关的时候,太祖皇帝在大青河上筑起一道水坝,使……”
“使冀州段河水逆流,将军好记性。”顾长风打断,“可逆流的结果是什么呢紫印关攻下了,但冀州被水所淹,葬身洪水的百姓不计其数。河畔的叠翠山山体下滑,洪水由隘口处流出,又淹没了魏州。更加,大青河从此改了道,几乎年年在冀州段和魏州段泛滥,朝廷每年都要征发大量民夫修筑堤防,耗费人力、财力无数。”
玉旒云和石梦泉互望了一眼:素来只关心用兵的他们,从没有想到紫印关之战的后果。
“今日将军来问蝗灾,也是同样的道理。”顾长风又取出了一册书,乃是一本樾国的图志。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给玉旒云和石梦泉看:“南方七郡在大青河畔,太祖皇帝立国之初只有三郡,是大片的草场,北部边缘为森林。后来太祖皇帝奖励农耕,那里的百姓就弃牧而农,并且砍伐焚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