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佛挡弑佛(二更)
�质疑。

  可见万翔鹤所需的,并不是单单一枚玉玺那样简单。

  放纵仁德帝,对明明唾手可得的皇位迟迟不动手,只怕,令万翔鹤忌惮的,另有其事。

  国师之位,晋国施行的是中央集权,虽然有党派纷争,但是明宣帝的权利却并无分化。明宣帝又极其注重帝王权利的集中统治。

  国师之位,历来只有得道高僧才可当得。明宣帝重孝道,重礼法,却不迷信。虽然也敬天奉神,却不沉迷依赖。

  晋国历代的君王,夜氏皇族唯舞独尊的孤傲,让他们并不将希望寄托在鬼神之上,也并不需要用鬼神之论来迷惑苍生,蛊惑人心。

  遂以,晋国开国至今,并未出任过一代国师。

  相反,姜国却不同,这种鬼神之论,六国之中以楼兰为最。姜国国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今下,却无实权。而楼兰,虽无国师,却有大祭司,大祭司掌王权,权利地位在楼兰甚至凌驾于帝王之上,在百姓心中,是无比神圣的存在。

  称呼不同,却是大相径庭。

  历代国师,都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可随意进出宫中,更是在宫中设有国师居住的宫殿。如今秦玉正坐在朝圣殿,翻看着历代国师留下的书卷。

  国师之位,虽然在仁德帝这一代君王之下已经没有实际权力。但是在往届国师之中,还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不如楼兰把持朝政凌驾于帝王之上,但是却有着改变朝廷局势风向,轻易便可置人于死地的地位。

  这些国师留下的手札,还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

  她虽然一直防范姜国,甚至也在姜国安插了眼线,但毕竟不如自己深入得来的消息精准。就如同这一次,她竟然意外的发现了,姜国隐藏的一匹狼,夜恒。

  姜国到底还有多少事情,是在她的认知之外的?万翔鹤究竟在忌惮什么?除了一个夜恒,仁德帝究竟还隐藏了什么?

  原本是要趁着这次混入姜国,接机除掉万翔鹤的臂膀万翔鹏这一大隐患,此时,却犹豫了。咱不说夜恒此人的实力,便单单看这份心机,便不是好对付的。

  该不该留着万翔鹏来制衡夜恒?

  秦玉的目光,突然被这札记上的一行字吸引。

  这是最古老的一本札记,上面已经微微的发皱泛黄,上面的落款是帧敬元年,济道。

  帧敬元年,姜国开国那年,济道。

  秦玉的手指不觉得在案上点了点,咬了咬唇。

  济道,姜国开国元年的国师。传言济道是得到高僧,上听天意,知晓过去,预知未来。曾多次助姜国躲过灾难,救百姓脱离水火。

  通晓天意是真是假秦玉不知,但是秦玉却知道,这位高僧,却是有些本事。她在晋国时,翻看书卷,便曾看见过这济道的事迹。

  帧敬二年,姜国瘟疫横行,是这济道国师不日不夜在难民中视察,最终研制出了解救之法。帧敬四年,姜国大旱,颗粒不收,又是济道开坛做法,求得了甘霖。帧敬七年,济道预知姜国会有地裂天灾,帝君下令疏散百姓,果真不日后,上天震怒,雷电交加,地动山摇。

  最终,这济道国师,却因着泄露天机,尸骨无存。而姜国,则为了感念济道,在皇城脚下,特建了一座济道寺,让众人供奉,就是历代国师所在。

  而历代国师的遗留之物,便被收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