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纯属偶然
�的通俗意思是,无论你多牛,都要照规矩来。

  朱元璋就是牛人,也要按规矩来。虽然他发行了纸币,一千、一万都印过,可惜的是,几百年来,大家还是认白银,就不认纸币,再牛都没用。

  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多余的话就不说了,你只要知道,崇祯同志是想赈灾的,之所以赈灾不成,是因为没有钱,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没有白银,之所以没有白银……

  当然,之所以西北先闹起来,除去天灾、银祸外,还有点儿地方特色。

  西北一带,向来比较缺水,比较穷困,比较没人理,外加地方官比较扯淡,所以这个地方的人,过得比较苦。

  生活艰苦,饭都没处吃,自然没条件读书。

  没条件读书,自然考不上功名,考不上功名,自然没官做。

  没官做,也得找事做。

  西北一带的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兵。

  生活艰苦,民风自然彪悍,当兵是最合适的工作。

  除了当兵之外,还有一份极为合适的工作——驿站。

  驿站虽说比较小,但好歹是官办的,也算是吃皇粮的,而且各省都有拨款,搞点儿潜规则,多少能捞点儿油水,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

  据统计,光是甘肃、陕西,就有几万人指着驿站过日子。

  崇祯二年(1629),驿站没了。

  之前我说过,被裁掉了,裁掉它的,是一个叫做刘懋的好人。

  崇祯同志的运气实在太差,灾荒、钱荒、又夺了人家的饭碗,如果不闹,就不正常了。

  他不是故意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偶然的灾荒,偶然裁掉驿站,偶然的地点。

  如果其中任意一个偶然没有发生,也许就不会有最后的灭亡。

  可惜,全都偶然了。

  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认定,在这些偶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必然,一个真正的、决定性的原因。

  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这个最终的原因,四个字——气数已尽。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大致都是有期限的,一个人能红两年,很可能是偶然的;

  参考消息

  什么是气数?

  就字面解释,气数的含义大抵是节气以及日子天数。自古指代某些事物的存在有其自然的规律和生存的周期。就像花何时开,开多少日,虽然没办法准确估计,但总有个大概的范围。比如梅花很难在夏季绽放,荷花也没法开上一整年,时候到了,节气变了,自然就会凋谢。中国的先贤认为,国家、人民都包涵在自然中,自然界的规律也适用于社会变化,朝代更迭也便成为气数使然了。

  能红十年,就是有道行的;能红二十年,那是刘德华。

  公司也一样,能开两年,很正常;能开二十年,不太正常;能开两百年的,自己去数。

  封建王朝跟公司差不多,只开个几年就卷铺盖的,也不少。最多也不过三百年,明朝开了二百多年,够意思了。

  抚战

  当然,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