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疑惑
  和以往许多皇帝一样,入宫后的第一个夜晚,崇祯没有睡着,他点着蜡烛,坐了整整一夜,不是因为兴奋,而是恐惧,极度的恐惧

  魏忠贤的意图很明显,在彻底控制政局前,绝不能出现下一个继任者。

  但就在那天,他见到了匆匆闯进宫的英国公张维迎:

  “你进宫干什么?”

  “皇上驾崩了,你不知道?”

  “谁告诉你的?”

  “皇后。”

  魏忠贤确信,女人是不能得罪的。

  皇帝刚刚驾崩,皇后就发布了遗诏,召集英国公张维迎入宫。

  在朝廷里,唯一不怕魏忠贤的,也只有张维迎了。这位仁兄是世袭公爵,无数人来了又走了,他还在那里。

  张维迎接到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迎接信王即位。

  事已至此,魏忠贤明白,没法再海选了,十七岁的朱由检,好歹就是他了。

  魏公公随即见风使舵,派出亲信太监前去迎接。

  朱由检终于进宫了,战战兢兢地进来了。

  按照以往的程序,要先读遗诏,然后是劝进三次。

  所谓劝进,就是如果继任者不愿意当皇帝,必须劝他当。

  之所以劝进三次,是因为继任者必须不愿当皇帝,必须劝三次,才能当。

  虽然这种礼仪相当无聊,但上千年流传下来,也就图个乐吧。

  和无数先辈一样,朱由检苦苦推辞了三次,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做皇帝。

  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后,张皇后走到他的面前,在他的耳边,对他说出了诚挚的话语:

  “不要吃宫里的东西(勿食宫中食)!”

  这就是新皇帝上任后,听到的第一句祝词。

  他会意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张皇后有点杞人忧天,因为皇帝大人早有准备。照某些史料的说法,他登基的时候,随身带着干粮(大饼),就藏在袖子里。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即位。

  在登基前,他收到了一份文书,上面有四个拟好的年号,供他选择。

  明代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就好比开店,得取个好名字,才好往下干,所以选择时,必须谦虚谨慎。

  第一个年号是兴福,朱由检说不好。第二个是咸嘉,朱由检也说不好。第三个是乾圣,朱由检还说不好。

  最后一个是崇祯。

  朱由检说,就这个吧。

  自1368年第一任老板朱元璋开店以来,明朝这家公司已经开了二百五十九年,换过十几个店名,而崇祯,将是它最后的名字。

  参考消息

  比比谁低调

  登基大典当天,朱由检与魏忠贤——这两个帝国最有权势的男人(姑且认为后者是男人)之间,却相互比起了低调。首先是朱由检。由于当天事务繁多,负责大典筹备的鸿胪寺官员忙得晕头转向,于是出了漏子:各司仪官员还在闹哄哄地列队时,皇帝就已经穿着冠冕到了。但他并没有吱声,心平气和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