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
>
明军毕竟人少,在日军的拼死攻击下,防线渐渐不支,行将崩溃。
关键时刻,邓子龙出现了。
他虽然年过七十,却依然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旗舰,不顾一切地冲入日军船阵,因为这是唯一能够阻拦日军、争取时间的方法。
邓子龙的战舰成功地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在数十艘日舰的围攻下,邓子龙的船只很快起火燃烧,部下随即请示,希望邓子龙放弃此船,转乘小艇,暂避他处。
参考消息
火器制造热
明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上的需求,武器,尤其是火器的研发工作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不但民间自主开发(如四川唐家进献的毒气弹),更有朝廷的大力投入(陶瓷弹)。同时,更有各方文臣武将绞尽脑汁的设计。比如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叶梦熊,做过户部主事,也做过御史言官,工作之余不忘自学,没学过工科却天天画图,终于设计出了火车、神铳,还专门设计了阵法,写成了教材。
然而邓子龙回答:
“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
然后,他整装正容,在那艘燃烧的战舰上,坚持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坚守自己的岗位,无论何时、何地。在他看来,这是他应尽的职责。
从军四十余年,一贯如此。
怀念
邓子龙战死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挡住了日军的退路。
在岛津义弘看来,失去将领的明军很快就会被击溃,并乖乖地让开道路。
但是他错了。
此时的明军已不再需要指挥,当他们亲眼目睹那悲壮的一幕,怒火被彻底引燃之时,勇气和愤怒已经成为了最为伟大的统帅。
在复仇火焰的驱使下,邓子龙的浙兵发动了潮水般的逆袭,日军节节败退,被赶回了露梁海内。
在那里,他们又遇见了分别不久的老朋友:陈璘和李舜臣。
陈璘军、李舜臣军,再加上退进来的岛津军和追击的邓子龙军,露梁海里布满战舰,可谓是人满为患。
岛津义弘军的末日终于来临。等候已久的陈璘和李舜臣对日舰发动了最后进攻,数百门舰炮猛烈轰鸣,无数日军不是被炮弹当场炸死,就是跳海当饲料。在刺鼻的硫黄和血腥味中,伴随着燃烧的烈焰,蓝色的露梁海一片赤红。
这就是曾经横行海上、骁勇善战的岛津水军的最后一幕,也是古往今来侵略者的必然结局。
绝望的日军开始了最后的反扑,但已于事无补,在大炮的轰鸣声中,他们都将前往同一个世界。
然而就在最终胜利的时刻即将到来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
在战斗中,李舜臣又一次身先士卒,考虑到之前他只有十二条破船就敢打日军四百条战舰,而今正值痛打落水狗,不表现一把实在说不过去。
但就在他奋勇冲击的时候,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胸膛。
这是一件极为匪夷所思的事情,此时明朝联军占尽先机,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一盘散沙,打一枪就得换个地方,基本属于任人宰割型,行将崩溃。
敌军已被包围,兵力武器占优,士气十分振奋,残敌不堪一击,这就是当时的战况,且李舜�
关键时刻,邓子龙出现了。
他虽然年过七十,却依然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旗舰,不顾一切地冲入日军船阵,因为这是唯一能够阻拦日军、争取时间的方法。
邓子龙的战舰成功地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在数十艘日舰的围攻下,邓子龙的船只很快起火燃烧,部下随即请示,希望邓子龙放弃此船,转乘小艇,暂避他处。
参考消息
火器制造热
明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上的需求,武器,尤其是火器的研发工作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不但民间自主开发(如四川唐家进献的毒气弹),更有朝廷的大力投入(陶瓷弹)。同时,更有各方文臣武将绞尽脑汁的设计。比如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叶梦熊,做过户部主事,也做过御史言官,工作之余不忘自学,没学过工科却天天画图,终于设计出了火车、神铳,还专门设计了阵法,写成了教材。
然而邓子龙回答:
“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
然后,他整装正容,在那艘燃烧的战舰上,坚持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坚守自己的岗位,无论何时、何地。在他看来,这是他应尽的职责。
从军四十余年,一贯如此。
怀念
邓子龙战死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挡住了日军的退路。
在岛津义弘看来,失去将领的明军很快就会被击溃,并乖乖地让开道路。
但是他错了。
此时的明军已不再需要指挥,当他们亲眼目睹那悲壮的一幕,怒火被彻底引燃之时,勇气和愤怒已经成为了最为伟大的统帅。
在复仇火焰的驱使下,邓子龙的浙兵发动了潮水般的逆袭,日军节节败退,被赶回了露梁海内。
在那里,他们又遇见了分别不久的老朋友:陈璘和李舜臣。
陈璘军、李舜臣军,再加上退进来的岛津军和追击的邓子龙军,露梁海里布满战舰,可谓是人满为患。
岛津义弘军的末日终于来临。等候已久的陈璘和李舜臣对日舰发动了最后进攻,数百门舰炮猛烈轰鸣,无数日军不是被炮弹当场炸死,就是跳海当饲料。在刺鼻的硫黄和血腥味中,伴随着燃烧的烈焰,蓝色的露梁海一片赤红。
这就是曾经横行海上、骁勇善战的岛津水军的最后一幕,也是古往今来侵略者的必然结局。
绝望的日军开始了最后的反扑,但已于事无补,在大炮的轰鸣声中,他们都将前往同一个世界。
然而就在最终胜利的时刻即将到来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
在战斗中,李舜臣又一次身先士卒,考虑到之前他只有十二条破船就敢打日军四百条战舰,而今正值痛打落水狗,不表现一把实在说不过去。
但就在他奋勇冲击的时候,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胸膛。
这是一件极为匪夷所思的事情,此时明朝联军占尽先机,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一盘散沙,打一枪就得换个地方,基本属于任人宰割型,行将崩溃。
敌军已被包围,兵力武器占优,士气十分振奋,残敌不堪一击,这就是当时的战况,且李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