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死斗
  “老天爷真不公平啊!”

  张居正没有说话,他知道后面的话才是正题。

  “为什么你有那么多儿子,而我一个也没有?”

  张居正这才松了一口气。高拱确实运气不好,六十多岁的人了,无儿无女,将来也只能断子绝孙了。

  为缓和气氛,张居正发挥了他和稀泥的专长,笑着说了这么一句:

  “儿子多,但也不好养活啊!”

  好了,要的就是这句话。

  “你有徐阶送你的三万两白银,养活几个儿子不成问题。”高拱微笑着,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张居正慌了,他这才发现对方来者不善。无奈之下,他只得赌神发咒,说些如果收钱,出门让雷劈死、生儿子没屁眼之类的话,最后搞得声泪俱下,高拱才做了个样子,表示这是有人造谣,我绝对不信。然后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给了他一个教训,今后他就会老实听话——这是高拱的想法。

  必须尽快解决他,再也不能迟疑——这是张居正的决心。

  一个过于优秀的太监

  决心下了,可该怎么动手呢?扫把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张居正明白这个道理。

  但现在的高拱已经今非昔比,连无比狡猾的徐老师都败在他的手下,单凭自己,实在没有胜算的把握。而且这位六十高龄的高老头身体很好,每天早起锻炼身体,精神十足,等他自然死亡也太不靠谱。

  就在山穷水尽之际,一个人进入了张居正的视野,他的名字叫冯保。

  和明代的同行们比起来,冯保是个非常奇特的太监——奇特得不像个太监。

  一般说来,太监由于出身不好,且家庭贫困,能认识几个字、写自己的名字就算知识分子了。按照这个标准,冯保绝对可以评上教授,因为他不但精通经史,而且还是著名的音乐家,擅长演奏多种乐器;此外他还喜欢绘画,时常也搞点儿收藏。

  比如有一次,他在宫里闲逛,“无意”地走进了宫内的收藏库,“无意”地信手翻阅皇帝的各种收藏品,然后“无意”中喜欢上了其中一幅画,最后便“无意”地“顺”(学名叫偷)走了这幅画。

  事实证明,冯保先生的艺术鉴赏眼光是相当高的,因为那幅被他收归己有的画,叫做《清明上河图》。

  像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天知地知,而我这样的小人物之所以也能凑个热闹,是因为冯太监在偷走这幅画后,还光明正大地在画上盖上了自己的收藏章——以示纪念(类似“某某到此一游”)。

  捅出冯太监的这段隐私,只是为了让你知道,他虽然有文化,搞艺术,却绝非善类,做坏事敢留名,偷来的锣还使劲儿敲,这充分说明他具备了以下几种“优良”品质:胆大、心细、脸皮厚。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这样的人,才最适合搞阴谋。

  而更让张居正喜出望外的是,这位冯保最恨的人,恰恰就是高拱。

  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明代的太监机关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因为这个部门负责帮皇帝批改奏章,具体说来是用红笔打钩,然后盖上公章,上到军国大事,小到鸡毛蒜皮,都得过他们这关。

  参考消息

  冯保的替罪羊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