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拱的成就
��。

  在海瑞的帮助下,高拱终于料理了徐阶,新仇旧怨都已解决,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其实从根本上说,高拱和徐阶并没有区别,可谓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实干家,都想做事,都想报效国家,但根据中国的传统美德,凡事都得论个资历,排个辈分,搞清楚谁说了算,大家才好办事。

  现在敢争敢抢的都收拾了,高拱当老大了,也就该办事了。

  于是历时三年、闻名于世的高拱改革就此开始,史称“隆庆新政”。

  说实话,这个所谓新政,实在是有点儿名不副实,因为即使你翻遍史书,也找不出高先生搞过什么新鲜玩意儿,他除了努力干活外,既不宣誓改革,也不乱喊口号,但他执政的这几年,说是国泰民安、蒸蒸日上,也并不夸张。可见有时候不瞎折腾,就是最好的折腾。

  但要说高先生一点儿创新精神都没有,那也是不对的。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但这位高兄在历史上却能与之齐名,是因为他虽在很多地方不如徐阶,却在一点上远远超越了这位前辈——用人。

  具体说来,他用了三个人。

  第一个,叫做潘季驯。

  一般说来,要是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并不需要惭愧,但如果你的专业是水利,那我只能劝你回去再读几年书。

  几年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大意是水利工作者们开动脑筋,调集水库积水统一开闸,冲击泥沙,缓解了黄河的淤积情况,意义重大云云。

  参考消息

  治河的两种意见

  当时和潘季驯一起负责治理河道的,还有一位老相识:朱衡。朱衡在治河方面也是个认真苦干的人物,但他与潘季驯的理念不同。潘季驯主张束水冲沙清理旧道,朱衡主张再开新河,分流减压。两人意见出现了分歧,便去找皇帝解决。可嘉靖虽然在修道上颇有心得,于治河就比较茫然了。嘉靖首先下令开新河,但是新河未成,黄河就再次泛滥。在赈灾、开河的双重压力下,朝廷资金出现短缺。于是新河未成又转头开始做起旧道的清理工作。

  虽说搞水利我是门外汉,但如果没有记错,早在四百多年前,潘季驯先生曾经这样做过,而它的名字,叫做“束水冲沙法”。

  潘季驯,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浙江吴兴人,明、清两代最伟大的水利学家。

  这位兄台高考成功后被分配到江西九江当推官,管理司法,官运也不错,十几年就升到了监察院右佥都御史,成了一名高级言官。

  恰好当时黄河决堤泛滥,灾民无数,高拱刚刚上台,急得没办法,四处找人去收拾残局。恰好有一次和都察院的一帮言官吵架,潘季驯也在场,高拱看这人比较老实,也不乱喷口水,当即拍板:就是你了,你去吧!

  张居正是个比较谨慎的人,觉得这样太儿戏,就去查了潘季驯的底,急忙跑来告诉高拱:这人原来是个推官,法律和水利八竿子打不着,他怎么懂得治水?

  高拱却告诉他:只管让他去,他要不会治水,你只管来找我。

  事实证明,高学士的眼光确实很毒。虽说没学过水利专业,潘季驯却实在是个水利天才,他刚一到任,堵塞缺口之后,便下令把河道收窄。

  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大凡治河都是扩宽河道,这样才有利于排水,收缩河道不是找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