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胜利
��不顺,但聂豹凭借他多年的刻苦钻研与扎实的学术功底,成为了江右学派的学术领袖之一。而在天泉桥上得到真传的两位嫡传弟子钱德洪与王畿,却部分修正了王守仁的理论,成为了王学左派,又称浙中学派。所以徐阶和唐顺之虽同为王守仁的二代弟子,却分属于不同的派别。

  但事实证明,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却并非上述两派,而是另一个当时并不起眼的派系——泰州学派。

  作为左派的第二分支,泰州学派的观点最为激进,也最为尖锐。而创立此派者,正是王守仁那位最不安分的弟子王艮。

  这位当年曾想拿王守仁开涮,穿着白衣白帽招摇过市的人,也着实不是个安居乐业的主儿。在他的阐述下,心学成为了一把反抗封建礼教的利剑,不但痛骂四书五经,连孔圣人也成为了它的批判对象。而何心隐正是此派的传人。

  帮派问题就介绍到这里。可见牛人就是牛人,王守仁同志才死了三十多年,竟然搞出这么多门派,而且由于观点不同,他们之间还经常搞论战,骂得你死我活。所以虽说大家都是王门中人,关系却并不太好。

  而作为泰州学派中最为奇特的人物,何心隐有着极为复杂的背景。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正德十一年生,这位仁兄虽非高官显贵,且外貌平凡,却是一个极为厉害的人物。他交际广泛,社会关系复杂,用今天的话说,是个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角色。

  更为可怕的是,这个人没有信仰,也没有禁忌,他藐视皇权,不信神仙,狠批孔夫子,被读书人奉为经典的所谓圣贤之书,在他的眼里只是一堆狗屎。所以除本名外,他还得到了一个外号——“何狂”。

  此外,他还痛恨封建礼教,曾公开宣扬个性解放,认为政府除了瞎折腾,起不了任何作用,还不如废掉了事。这在当年,大致算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兼社会危险分子。

  正因为他观点激进,加上又喜欢闹事,连泰州学派的同志也不喜欢他。比如当时的朝廷高官,后来的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赵贞吉,虽与他同属一派,却极其厌恶这位狂放不羁的仁兄,老死不相往来。

  但无论有何不同,说到底只是个观点问题,作为王学传人,他们始终坚守着同样的信念和胆略:宁王叛乱,就打倒宁王,杨廷和跋扈,就赶走杨廷和。虽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然中流砥柱,傲然不倒。

  现在是严嵩,尸位素餐、杀害无辜、党羽众多、位高权重的严嵩,于是王守仁的精神火焰被再次点燃:匡扶正道,赤手空拳,亦敢与龙蛇相搏!

  正是在这熊熊火焰的映射下,江右学派再传弟子徐阶、泰州学派再传弟子何心隐,还有已经死去的浙中学派再传弟子唐顺之,消除了他们所有的门户之见,一门三派终于再次团结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出乎徐阶的预料,何心隐对于目前的形势竟然十分了解,他们再次进行了详尽的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这才发现,原来王学门人的力量竟然如此强大。

  除去那些小鱼小虾和徐阶自己不说,那位暗语中曾经出现的礼部尚书欧阳德,就是心学的忠实信徒,而徐阶的老师聂豹,也曾担任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如果把这些老家伙也忽略不计,还有户部右侍郎赵贞吉,礼部左侍郎、张居正的老同学李春芳,等等。

  然而,问题在于,虽然这帮人中部长、副部长一大堆,却没有像陆炳、杨博那样的天才,根本无法发挥作用,真正能派得上用场的只有徐阶自己而已。

  可能是唯恐徐阶不够沮丧,何心隐进一步指出了一个更残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