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侵略者的末日
>
  换句话说,这个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既不要钱,也不要女人。当然,高拱同志绝对不是无欲则刚,他只是将所有的欲望放在了一件事上——权力,他的最终目的是夺取帝国的最高统治权,而这是戚继光绝对无法满足的。

  但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戚继光感到前途渺茫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了另一个人,此人是高拱的副手,时任国子监司业,相当于中央大学副校长,为人深谋远虑,极有发展前途。于是戚继光的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个名字,也是最后一个名字——张居正。

  这就是后来那对黄金搭档的起始。至于戚继光如何与张居正交好,实在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戚继光很会来事,而在某些方面,张居正也不正。

  戚继光就这样稳定了他的地位。事实证明,他是有远见的,以至于后来胡宗宪完蛋,他依然屹立不倒数十年,这都归功于他的交际工作。

  交际是要钱的,而以戚继光的级别待遇,即使借高利贷也不经用,所以闭着眼睛也能猜到,他有着除工资之外的经济来源。

  这就是戚继光的另一面,似乎很不得体,似乎见不得人,似乎应该受到谴责。但你应该知道,他镇守东南之时,“百姓欢悦,倭寇丧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因他而保全;他离职之时,“领将印三十余年,家无余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他的所有收入,无论正当与否,都用于了交际,而他自己,是清白的。

  在现实面前,绝不妥协的杨继盛是伟大的,因为他历经磨难,坚持了自己的理想:舍身取义,报效国家。但妥协的戚继光,同样是伟大的,因为一个同样崇高的理想。

  嘉靖三十年,戚继光驻守蓟门,那年他二十四岁。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并不安分,除了值班看书外,还喜欢到处乱逛,而事情正是发生在他闲逛的时候。

  有一天,他外出远行,路过一座寺庙,看见里面烟雾缭绕,便下马进去看热闹,发现原来是有人在讲长生之道。

  嘉靖年间,长生之道十分盛行,因为皇帝大人喜欢,老百姓们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但他们没有嘉靖同志那样的炼丹技术和原料,又想赶时髦,所以只能一堆人聚在一起吹吹牛,实在比较无聊。

  然而,正是在这个无聊的聚会上,戚继光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鉴于无法实践,且吹牛不用上税,大家开始积极讲述自己的长生观点,比如烧香拜佛、早上跑步、少吃多睡等。某些热衷者趁机四处搭话,劝人炼丹修道,戚继光也成为了他们的发展对象。面对着这片乌烟瘴气的混乱,戚继光的忍耐终于到了极点,他站了起来,高声说道:

  “于长生之道,我也有所心得,愿与诸位共享。”

  于是现场肃静下来,一个嘹亮的声音响彻整座寺庙:

  “鞠躬尽瘁,夕死无憾,此即长生之术!”

  然后他走出寺门,在所有人诧异的眼光中骑马扬长而去,一切都源自于此。之后他的所有举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

  戚继光抗倭主要战绩

  凯歌

  在经营仕途的同时,戚继光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倭寇的打击,多次全歼敌军,所谓“遇戚不得活”,实在是倭寇们的一致心声。也正是由于他太过生猛,除了几个愣头青外,老牌倭寇们都不敢去浙江,连经过他的防区,都要绕很远。

  但倭寇们也得吃饭,戚继光断了他们的活路,他们只好另找地方抢劫,而这个新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