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
��则。

  历史告诉我们,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所以徐海死了,而汪直还活着。

  对于这一点,汪直本人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放心大胆地参观旅游,等待着朝廷开出的价码。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参与这场智力游戏的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徐海、汪直、徐渭、胡宗宪,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懂得规则,也愿赌服输。可惜这个世界上总是不缺蠢人的。

  吃饱喝足玩够之后,汪直觉得闷了,这时胡宗宪对他说,你去杭州转转吧。

  这是一个让他后悔了一辈子的建议。

  汪直高高兴兴地去了杭州。胡宗宪与徐渭商议多年、费尽心机的除倭大计将就此彻底葬送,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白痴的横空出世。

  这个白痴的名字,叫做王本固。

  王本固先生的职位是浙江巡按御史,几年之前,这原本是胡宗宪的工作。但要和他的前任比起来,这位继任者的智慧水平足可以牢牢地定格在低能的标准线上。

  我们之前说过,巡按御史只是七品,但是权力很大,可以负责监督巡抚和总督,并有权上奏。而这位王本固先生人如其名,本就是个固执的人,不见抗倭有何成就,但见口水飞溅横流。

  胡宗宪对这个人十分头疼,但又不好得罪他,一直以来都是消极应对。这次汪直去杭州,胡宗宪怕这个二百五惹事,提前打了招呼,让他妥善接待,安排住处。

  当汪直到达杭州的时候,王本固履行了他的诺言,为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了一个居所——牢房。

  王本固先生的逻辑很简单,汪直是倭寇,那就应该抓起来。况且这么多年,自己什么贡献都没作,现在这么一条大鱼送上门来,不拿去邀功还要等什么?

  胡宗宪气坏了,他立刻派人找到王本固,要他放人。然而,王御史打仗抗倭都是白痴水平,告状却是专家,他当即向朝廷上书,说自己做得没错,与此同时,他还极其无耻地进行了猜测——胡宗宪如此袒护汪直,是否违犯纪律,受了贿赂?

  参考消息

  王本固和小黄河

  王本固这人并非真傻,个别时候脑子转得也挺快。万历年间,王本固的家乡河北邢台发了大水,此时王本固已经入阁,于是上书请旨,希望皇上下旨治理。结果万历在看奏折的时候,把奏章中的“黄水”二字看成了“黄河”,不但迅速下旨,而且按修缮黄河的标准拨了银子。王本固立即着手治水,在易发生泛滥的位置增挖了一条人工河道。由于资金充沛,这条河道很快就完工了。但是工部不干了,说是拿银子治黄河,怎么治到你家里去了?王本固在遭弹劾的时候,灵机一动,上书辩白道:“此乃小黄河。”从此,这条人工河道多了一个名字——“小黄河”。

  胡宗宪反复上书,希望朝廷考虑实际情况,不要杀掉汪直,让他为朝廷效力,约束倭寇(系番夷心)。然而朝廷中的无数“正义凛然”之士立即慷慨陈词,说胡宗宪竟敢公开放纵罪犯,其中必有内情等。一时之间,大有把胡宗宪关入监狱之势。

  为了不至于跟汪直做邻居,胡宗宪向现实妥协了,他上书修正了自己意见,并表明态度:同意处死汪直。

  数年辛苦筹划,就此全部毁于一旦。

  在接到消息之后,毛海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