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强敌
/>   有证据表明,徐海刚刚东渡到日本,就被抵押给日本大隅地方的一个土豪,换来的几万两银子成了叔叔徐惟学的本钱。与其说徐惟学是迫于生意失败,才把跟着自己发财的侄子押给债主,倒不如说他是存心把侄子骗过来卖给日本人的。好在徐海是僧人出身,很多日本民众都把他当成从大明来传道的高僧,经常捐些香油钱。徐海就是靠这些钱赚了第一桶金:开了一家修理厂,专门给海盗们修船。

  可是命运之手却将他推向了第三条路,一条更为奇异的道路。

  徐惟学原本是汪直的合伙人,双方初始合作愉快。可慢慢地,这位兄台不满意了,两人虽然一同下海,但汪直的能力超过他,生意大过他,利润也高过他,思前想后,徐惟学决定分出去单干。

  单干,要有资本,徐老板的钱不够,便四处找人借,而其中最大的一笔借款,债主恰好是日本倭寇。有了钱,徐老板就开始干起了走私兼海盗,但事实证明,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任何带有商业性质的活动,都是有风险的,走私和海盗也不例外。

  徐惟学运气不太好,他的船队经常遇上风暴和明军,好几次血本无归。买走私货要钱,手下的抢劫犯们也要领工资,加上倭寇催款,徐惟学焦头烂额。

  欠银行的钱,还不了最多不过是坐牢,可是欠倭寇的钱,还不起就没那么简单了,那可是拿命换来的,绝不容许变成坏账。可是徐惟学的家产已经卖光了,也没有什么可抵押的,于是无奈之下,他干了一件十分缺德的事——抵押自己的侄子。

  在徐叔叔看来,侄子也算是他的财产。就这样,徐海成为了倭寇的财产人质。

  此时的徐海倒还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多吃几顿日本料理,不久后叔叔就会把他赎回来,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徐惟学实在没有做生意的命,回去后不但没翻本,反而赔得更多,最后还因债务纠纷丢了性命。

  当这一消息传到徐海耳朵里时,面对着血本无归、暴跳如雷的倭寇,他没有慌张,镇定地用一句话挽救了自己:

  “留下我的性命,我跟你们一起干。”

  反正钱也没了,为了不至于人财两空,徐海就此成为了倭寇的一员。当然,在那些日本人的眼里,他们不过是多了个端茶倒水的人而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徐海的能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从本质上说,汪直是一个一流的商人,二流的海盗——通俗点说,他最擅长的是经济,之后才是军事。而徐海却恰恰相反,在成为一个成功商人之前,他是一个军事天才。

  徐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算是自学成才。他有着惊人的天赋,极具组织才能,而且十分精于海上作战,和那些死脑筋的倭寇比,他实在是个过于突出的人。所以没多久,他就加入了倭寇抢劫公司,成为了正式成员,获得了自由,之后还曾一度跻身管理层,当上了高级别领导。

  徐海发达了,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和与倭寇的良好关系,在众多的海盗中脱颖而出,拥有了固定的势力范围和强大的部属。

  但必须说明的是,此时的徐海依然是倭寇手下的棋子,他没有汪直那样的实力,只能靠日本人吃饭。

  他的致富方式十分类似于旧中国的买办。每次带领倭寇进犯之前,他都会与对方签订合同,带多少人、去抢哪里、事后分红份额,其条款十分清晰。倭患如此猖獗,这位汉奸可谓是始作俑者之一。

  但作为汉奸,和抗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