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头添彩,后出转精
>
  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宏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游,虽然他自己没有想到。

  正当他考虑出游方向的时候,一个和尚找到了他。

  参考消息

  徐霞客的书童

  实际上,伟大的徐霞客尽管没有随侍,但他有个书童。当年的名山大川,大都是未经开发的,茂密丛林、荆棘遍地,想要自己走过去是不可能的,需要开山而行。他十几岁的小书童,以小小的身躯,背着自己和徐大官人的行李,手持砍柴刀“当先开路”,遇到难走的地方,还要先爬过去,拴上绳子,再把地理学家拽过来。而这名童子,也只在徐家密友的文中出现过那么几次,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这个和尚的法号,叫做静闻,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诚,非常崇敬鸡足山迦叶寺的菩萨,还曾刺破手指,血写过一本法华经。

  鸡足山在云南。

  当时的云南鸡足山,算是蛮荒之地,啥也不通,要去,只能走着去。

  很明显,静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一个人去,估计到半路就歇了,必须找一个同伴。

  徐宏祖的名气,在当时已经很大了,所以他专门找上门来,要跟他一起走。

  对徐宏祖而言,去哪里,倒是个无所谓的事,就答应了他,两个人一起出发了。

  他们的路线是这样的,先从南直隶出发,过湖广,到广西,进入四川,最后到达云贵。

  不用到达云贵,因为到湖广,就出事了。

  走到湖广湘江今湖南,没法走了,两人坐船准备渡江。

  渡到一半,遇上了强盗。

  对徐宏祖而言,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他已经遇到好几次了,但静闻大师,应该是第一次。此后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反正徐宏祖赶跑了强盗,但静闻在这场风波中受了伤,加上他的体质较弱,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

  徐宏祖停了下来,办理静闻的后事。

  由于路上遭遇强盗,此时,徐宏祖的路费已经不足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后果难以预料。

  所以当地人劝他,放弃前进念头,回家。

  徐宏祖跟静闻,是素不相识的,说到底,也就是个伴,各有各的想法,静闻没打算写游记,徐宏祖也没打算去礼佛,实在没有什么交情。而且我还查过,他此前去过鸡足山,这次旅行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他说,我要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为什么要去。

  徐宏祖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

  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我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要帮他做到。

  徐宏祖出发了,为了一个逝去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去者,他并不熟悉。

  旅程很艰苦,没有路费的徐宏祖背着静闻的骨灰,没有任何资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粮充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他还当掉了自己所能当掉的东西,只是为了一个承诺。

  就这样,他按照原定路线,带着静闻,翻越了广西十万大山,然后进入四川,越过峨眉山,沿着岷江,到达甘孜松潘。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