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选择2
�而不是中国革命,结果中国革命最终获得成功,而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获得巨大成功。

  那么列宁、斯大林当时为什么看好日本革命因为日本工业最发达,日本工人阶级最成熟,而且日本当时已经传播了大量的革命理论,怎么看日本都比中国强。所以斯大林将日本看做是远东革命的钥匙,没有日本革命,远东革命就是小杯子里的小风暴;没有日本革命,远东革命就是瞎闹,中国革命就没有大希望。

  这就是当时的共产国际、革命导师、革命理论泰斗,包括当时的中国理论界,普遍的一个判断。

  但是,日本没有发生革命,中国发生了革命,中国搞成了社会主义,这也是世界所预料不到的。

  4.“南陈北李”缺席中共“一大”的史因

  今天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事后开讲,因为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很难绕过她所具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历史从来都是当局者迷的历史,我们从旁观者的视角去看,会更接近真实。

  中国共产党当年成立时的13位代表,从其参与筹建的曲折经历来看,当初这个党的成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甚至早期参加筹建这个党成立的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个党将来能有多大作为,能做出多么大的事情,在其成立之初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这里面就包括我们经常讲的早期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有“南陈北李”之称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为何没能出席中共“一大”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我觉得这是中共党史以及中共“一大”的一个遗憾。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一栋是“一大”上海代表李汉俊和他哥哥的寓所,另一栋是“一大”代表在上海的住所博文女校。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都是中共建党早期的中坚人物,“一大”开会的时候,两个人却都没有在上述两个地方出现。

  陈独秀当时在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一大”开会的时候他正在筹款。陈独秀想,人一走款子就不好办了,所以没有来。

  那李大钊为什么没有参加

  李大钊当时的理由是北大正值学期的终结,校务纷繁,无法分身。中共“一大”开会正值北大放暑假,当时李大钊在北京有个重要任务是什么呢因为当时北洋军阀政府财政困难,停发了北京八所高校教职员工的薪金,这八所高校就联合成立了“索薪委员会”追讨工资。“索薪委员会”负责人马叙伦经常生病,主持不了会议,所以李大钊在“索薪委员会”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整天忙于开会,追讨着北京八所高校教职员工的工资。

  两人当时都忙。

  但他们的理由与中共“一大”的历史地位相较,无疑是芝麻与西瓜相较。

  什么是历史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并非理想却真实的历史。

  不是苛求前人。武昌起义并非一经发动就必定成功,之所以成功,毕竟还有其他许多因素。袁世凯也并非一出生就是“窃国大盗”,孙中山对他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对“南陈北李”来说,在旧中国剧烈的大变动时期,每天成立的组织与散伙的组织一样多,结社很平常,也不能强令“南陈北李”预见到28年后的新中国。

  常人可能觉出眼前的量变不一定能觉察到质变,但很多时候,伟人也无法立即察觉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质变。

  所以孙中山有面对辛亥革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