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章 怎么安排?
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课题。

  等以后做大做强了,夏路也许有机会去申请课题、申请经费,自己当老板,建立自己的班子。

  然而现在的夏路没这个资格。

  这篇论文,或许可以成为夏路的敲门砖。

  至少在当前阶段,夏路应该和曹、余两位老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两位老师是夏路的学术引路人,是他俩在偶然之间指引夏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基于上述考量,夏路开始修改自己的论文。

  夏路版的论文共有三十三页,曹余版的论文是五十八页。

  曹余版论文的五十八页所论证的东西,基本上等于夏路版论文前二十页的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

  曹余版论文的五十八页以及夏路版论文的前二十页,起到的效果是相同的,两种形式上不同的手段证明了同一个引理。

  有了这个引理,再加上夏路版论文的后十三页,便彻底搞定了这个课题。

  真正的精髓,是夏路版论文的后十三页。

  夏路沿用了曹余版论文的基本引理证明方法,加上他的精髓,从而形成了一篇六十一页的新论文。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夏路进行了一些修订操作,使得论文各部分的衔接看上去更圆润。

  所以,这份六十一页的论文,既体现了曹、余两位老师的学术思想,亦包含了夏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精髓技巧。

  “论文内容方面ok了,那么署名的话……”夏路陷入了沉思。

  一作夏路,通信作者曹正刚,这是已确定的坑位。

  另一个关键人物余枫老师,真如他自己所言,随便给他一个什么坑位都可以?

  不。

  不是的。

  我感觉到,余老师的眼神中流露出了某种欲望……夏路再三考虑,作出如下决定:

  并列第一作者,夏路、余枫。

  第二、第三作者,于鑫、闻浩。

  通信作者,曹正刚。

  于鑫、闻浩是曹、余两位老师带的研究生。

  夏路只见过两位师兄一面而已。

  既然两位老师特别嘱咐带带两位师兄,那就按照老师的意思,带师兄一起飞吧。

  “就只有我们五个人,便搞到了500万的经费,据说还只是首期经费,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啊。”

  夏路写论文的工作持续了两天,在他完稿的时候,郝甜发来微信消息。

  郝甜:“你人间蒸发了吗?”

  夏路:“在。”

  郝甜:“开学之后你很忙?”

  夏路:“嗯。”

  郝甜:“开学之后我们一次面都没见过,每次你都说忙。”

  夏路:“我真的很忙啊,刚写完课题论文,马上要拿去给导师。”

  郝甜:“大一就写论文?夏路你真强。”

  夏路:“没办法,实力不允许我低调。甜甜,等这个课题完结了,我们就去炮温泉。�